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里,记者看到,巨大的显示屏中,绿色林区地图上密布红点,这里的每个红点都代表一次雷击。这样的雷击,随时都有可能点燃森林,引发一场大火。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5.7%,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区,茫茫林海却能连续14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这得益于大兴安岭地区对科技助力森林防灭火的高度重视。
自2022年大兴安岭森林防火感知系统正式上线之后,不断迭代升级,如今,森防工作已经从“传统人力防控”转向“科技智慧防控”。
漠河市是大兴安岭地区最早运行森林防火感知系统的试点地区。在漠河森林防灭火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了工作人员运用森林防火感知系统,所实现的“天、空、塔、地”四位一体预警监测。
天上,即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实时开展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气象预测和热点宏观监测,一旦发现热点信息,平台就会同步报警,并为火险预警提供宏观数据支撑。
空中,利用有人机、无人机搭载的“可见光+热红外”双光谱设备,开展常态化空中巡查,实现火场的快速侦察和早期识别。
运用感知系统搭载的东北三维雷电监测功能,会实时捕捉林区雷电活动,一旦监测到雷击,系统会第一时间将坐标信息同步至前线巡护队员手持终端和指挥中心大屏,各单位可按照坐标快速抵达现场核查处置。
同时,系统整合瞭望塔、地面巡护,对雷击点进行多维度验证。塔上,在林区5座瞭望塔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结合6处卡口的视频监控,形成固定监测支点,实现重点区域24小时不间断监控。地上,组建专业巡护队伍,配备智能巡护终端,结合卫星定位和轨迹追踪,确保地面巡护无死角。
呼中是大兴安岭海拔最高的地区,雷击森林火灾多发。呼中林业局建有国内首个雷击火综合试验基地,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电工所等单位,在此安装了多种雷击火感知设备,包括1台全波三维闪电定位仪、4台雷击火气象监测站、5台大气电场仪,有力地提升了雷电预警的感知能力。
其中,全波形三维闪电定位仪可以对雷电辐射源进行精确识别、定位,对150公里范围内的闪电信息实现实时探测定位。大气电场仪为首次在我国林区用于雷击火的探测预警。当雷暴产生时,大气电场强度不断增大,电场强度随着雷暴云电荷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这个变化过程约需30分钟。通过大气电场仪,可感知周围地区20公里内雷暴强度的发展活动状况,预测强雷暴的可能性。
在2024年的8起雷击火扑救中,火场面积最大10.1公顷,最小0.05公顷,呼中林业局均在最短时间扑灭,实现了“雷击火不过夜”的工作目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