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万!成交!”随着拍卖槌声落下,青岛市城阳街道交易大厅内掌声热烈。46位竞标者经过两小时激烈角逐,19处参与竞拍的商业网点全部成交,其中纪先生以1773元/㎡/年的单价创下区域租赁新高,较底价溢价46%,单场为社区增收24.6万元。现场观看的居民张女士感慨:“价格比周边高30%,而且全程公开,真的太好了”。
这场竞价会,正是城阳区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的生动缩影。自2015年城阳区全面启动产权交易工作以来,该区通过构建“制度筑基-数字赋能-生态重构”三位一体联动体系,累计完成交易6840笔,总金额突破84亿元,推动216个社区年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探索出“资产增值撬动治理增效,阳光交易激活共富动能”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制度筑基:机制重塑赋能阳光交易
《城阳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办法(试行)》《城阳区推广应用青岛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文件,构建起城阳区农村产权规范流转交易的“四梁八柱”。“我们通过‘村级初审-街道复审-区级监督’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产权交易的公平性、公开性、透明度。”城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经营服务科(审计)负责人赵丽娴介绍道。配套建立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联席会议等机制,有效推行交易监督、管理与服务相分离,城阳区的农村产权在更广范围、更多主体间实现了集中规范交易。2024年,城阳区产权交易894笔,交易额达12.84亿元,稳居青岛市首位。
制度创新释放出新的发展红利,城阳街道首创“现场勘察+预算会审”双轨机制,累计为社区节省资金3071万元;拥有三百年历史的“上马大集”通过交易实现溢价423.9万元,商户孙先生坦言:“现在摊位费公开透明,市场管理越来越规范,客流量比以前翻了一番”。2024年,全区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溢价同比增长230%。
数字蝶变:云端交易激活市场生机
惜福镇街道小庄社区1500㎡厂房在青岛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线上竞价交易,标志着城阳区正式开启农村产权交易全流程“云时代”。电子大屏实时跳动的报价数据、交易全程的严格监督、反向竞价模块等数字工具,构建起过程全留痕、可追溯的交易生态。惜福镇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经管)负责人魏博婷一边向记者展示着街道产权交易档案一边说道:“每笔交易都有‘数字身份证’,我们的监督更省心”。
数字化转型催生多个“首单”突破:城阳街道完成全市首笔4130万元集体资产股权线上交易;流亭街道8822万元智能汽车数据产业园项目创下全市最大单宗线上交易纪录。2024年以来,全区线上交易占比突破15%,“政务网+产交平台+社区公示”的多维信息矩阵,将交易“朋友圈”扩展至全国。
生态重构:沉睡资产释放共富潜能
城阳区围绕打造“全要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目标,把省、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内规定的资产资源统一纳入平台交易,积极推动交易目录外的工程类、采购类交易项目“能进则进”,资产交易实现了从“被动等靠”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上马街道闲置近5年的1150亩坑塘通过“渔光互补”模式焕发新生,光伏板下鱼虾游弋,年增收超60万元;在红岛街道晓阳社区,多年闲置的办公楼通过产权交易平台竞价交易,实现年增收74.86万元;东张社区物业采购节支5.6万元……这些生动实践,描绘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三级跃迁的改革图谱。2024年,产权交易平台助力社区实现溢价667万元,节约资金654万元,社区集体经济增收成效显著。随着“竞价大厅”等新功能开发,更多沉睡的集体资产股权、闲置资源也将在阳光下流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