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于5月1日实施之际,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难点问题研究”重大科技任务启动会在京举行,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精神,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重难点问题,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整体跃升,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持。来自政界、学界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多位专家参会,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此项重大任务实施。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正处于深化探索、全面提质的关键时期。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理论阐释不深入、发展途径方式单一、运营机制不顺畅、要素支撑不完备、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等重难点问题。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牵头,联合农业信息研究所,汇聚财政金融创新与农村改革、乡村治理与发展、农村减贫与发展、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粮食安全与发展政策、农业产业风险管理等6个优势创新团队,开展协同攻关,锚定“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保护严格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目标,以“理论构建—实践解析—重点突破—措施优化”为思路,聚焦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力争通过1年的系统性团队攻关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理论体系,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创新路径,总结推广一批村级典型模式,提出一整套政策建议与制度体系,建立一套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难点问题研究”重大科技任务共包含5个子任务,分别聚焦理论研究、发展路径、运营机制、要素支撑、风险防控五大方向。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理论与现实逻辑”任务针对目前理论研究碎片化,缺乏对历史逻辑、制度演进的系统性阐释,理论范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将集体经济发展置于其内在的制度基础、外在的发展能力以及承担的社会价值(共同富裕、乡村治理)动态相互作用中进行分析,主要从历史、理论、现实三维构建分析框架,分类研究城乡融合区、非农产业发达区、农业主产区、脱贫地区典型发展模式、成功路径与可复制的运营机制,梳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诠释其发展方式与机制创新,研判其发展环境与趋势。
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多样,但存在主要依赖物业出租、资源发包等传统模式,新型路径如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探索不足,脱贫地区资产运营机制缺乏,传统农区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创新与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任务将采用“分类—分区—分阶段”框架,将村庄分为集体经济发达村、集体经济一般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深入探析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村庄,如何选择适宜的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提炼出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聚焦脱贫地区尤其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围绕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形成并确权到村集体的帮扶项目资产的有效运营、联农带农与利益分配,探索总结符合脱贫地区资源禀赋条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的经验探索与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任务针对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松散、权责不清,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传统治理模式与市场化运营矛盾凸显等问题,从实践维度探寻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不健全的路径,系统总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部融合发展、内外合作发展、横向资源配置等运营方式的典型经验及适用性,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股权管理、产权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改革路径。聚焦运营中兼顾公平与效率、平衡传统治理与市场治理的关系等关键机制问题,并开展跨村联营运营机制的试点示范。
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普遍面临内外要素对接融合存在堵点卡点,外部人、地、钱、产业政策、新质技术等要素供给有待优化,内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等困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元要素支撑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任务聚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人、地、钱、技术等要素缺乏的问题,在梳理和评估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及产业政策等扶持措施的政策环境与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识别集体经济与外部市场对接所存在的阻滞与堵点,找出要素支撑不足的原因,总结凝练地方强化要素支撑的典型模式,提出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元要素支撑政策体系的路径探索与创新。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优化”任务从资源要素风险、运行机制风险、外部市场风险和政策制度风险等维度,识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基于风险防控典型案例、“三资”管理平台数据以及政策文本,预测评估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风险,并厘清主要风险来源及其传导机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针对不同类型农村集体经济、不同风险及环节,提出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的主要机制与路径。
与会专家认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难点问题研究”重大科技任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精准衔接,选题及时必要,精准契合党中央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后半篇文章”的政策导向。建议研究要突出实践导向,强化前瞻性,学术性与政策性并重,重点关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系,与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间的关系,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之间的关系,与乡村产业和乡村社会形态变革的关系,以及如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其重点难点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难点共通性等。
同时,建议形成重点和难点两个清单,聚焦传统农区破题,厘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所有、产权制度等概念内涵外延;总结成功经验与剖析失败案例并重,突出典型案例普适性;从理论层面厘清集体经济运营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党组织、经济组织、村委会代行职能等各参与方的权责边界,为实践提供清晰的制度框架,防范公私混同风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从单一经营向综合服务转型的创新模式,重点关注如何发挥居间服务功能;强化金融支持研究,探索“集体授信”等创新工具;要素支撑需注重政策协同与要素协同效应;区分法律与政策风险,建立制度化监管体系,保障集体资产安全等。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丽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