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025-05-07 10:41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张轩铭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每年五四前后,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中深情寄语:“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字里行间,承载着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深深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服务西部的青年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从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到这次深情勉励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寄托着对青年投身西部的厚重期望,也激励着无数青年选择西部,让青春芳华与西部建设紧密相连。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荣获第2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的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就是新时代青年扎根西部的生动典范。23名“90后”戍边支教志愿者驻守在距边境线仅47公里的边疆,一年内让班级优秀率提升至50%、及格率达96%,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覆盖。这组数字背后,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2年来输送54万名高校毕业生奔赴2000多个县(市、区、旗)的丰硕成果。从三尺讲台到万里边陲,这些青年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为行动指南,让西部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理想信念是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西部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2/3,承载着全国约27%的人口和21%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既显示了发展差距,更彰显出其巨大的后发优势和较大的回旋余地。正因此,新时代的西部大后方,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青年人才。在这里,青年应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个人理想扎根国家发展沃土。

家国情怀是青年的精神气质。当前,西部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但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短板等问题制约着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些“硬骨头”,青年更应彰显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技术难题,还是产业转型中的创新需求,都需要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用实干诠释家国情怀。

过硬本领是青年的成长基石。青年人阅历和社会经验相对不足,但正如古人云,“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真本领从来都是在实践中淬炼而成。西部地区的艰苦环境看似是障碍,实则恰恰是锤炼本领的“练兵场”。每一次勇闯“矛盾窝”、善接“烫山芋”、敢开“荆棘路”的实践,都在锻造着青年的专业能力,磨砺着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

奋斗精神是青年的亮丽底色。西部建设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青年的奋斗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着眼长远。在生态保护、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等领域,都需要青年保持奋斗姿态,勇当排头兵,用奋斗足迹丈量使命担当。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二十四字寄语指引着新时代青年奔赴广袤西部大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腹地,西部既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广阔热土,更是践行时代使命的实践沃土。在这里,青年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干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生逢盛世,此其时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到西部去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次历练,更是一次升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是时代的命题,也是青春的答案。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