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 西辽河灌区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2025-05-13 16:02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婧 作者:王臻

一、技术概述

西辽河灌区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浅埋滴灌为核心,借助滴灌系统的精准输水能力,按照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规律,通过压力差使水和溶解在其中的肥料经过管道均匀输送到玉米根系周围,实现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避免了传统漫灌和撒施肥料造成的浪费与流失。同时,该技术还集成了地力提升、高密度栽培等多项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西辽河灌区具备井灌条件的地块。应用该技术可提升玉米种植效益,玉米增产100~200千克/亩、增收140元/亩;实现“五省四减”,五省即省水36%、省电36%、省时47%、省地8%、省工33%,四减即减肥10%~15%、减药20%、减膜100%、减成本18%。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精细整地

玉米种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翻或深松,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打破长期耕作形成的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改善土壤结构,为玉米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

机械深翻。

机械旋耕镇压。

亩施腐熟农家肥3~6米³,或同量养分的商品有机肥。通过深翻+旋耕+镇压,确保地面平整、土碎无坷垃。

整地后待播。

深松粉垄机作业。

(二)适期播种

1.播种时间

西辽河灌区玉米播种的适宜时机是10厘米耕层土壤温度稳定在10°C以上,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据不同地块的地温差异,合理规划播种顺序。

地温计测量不同深度地温。

2.种植模式

采用浅埋滴灌模式,大垄80厘米、小垄40厘米(或大小垄40~80厘米),将滴灌带埋设于小垄行间,埋深控制在2~4厘米。

浅埋滴灌模式播种。

(三)管道铺设

“王”字形布局,滴灌带单侧控制在50~60米,支管采用双行布置方式,主管上出水口间距控制在100~120米,支管长度一般为25~50米。这种布置方式能使管道最短而控制面积最大,保证灌溉均匀性。

“王”字形管路铺设示意图。

(四)科学增密

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和管理水平综合确定。地力较差地块,播种密度每亩5000粒,亩保苗约4500株;中等地力地块,播种密度每亩5500粒,亩保苗约5000株;地力好且管理水平高的地块,播种密度每亩6200粒,亩保苗约5500株。

三、水肥管理

(一)滴水出苗

播后48小时内完成,在滴出苗水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极端低温天气,应避免低温滴水,防止种子受到冻害,影响发芽和出苗。一般情况下,每亩滴灌20~30米³的水量较为适宜,以滴灌带两侧25~30厘米土壤湿润为标准。

滴水出苗。

(二)灌溉施肥制度

1.灌溉定额确定

如遇降水,应减少灌溉量甚至暂停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

2.灌溉施肥制度

玉米需要的大量养分主要是氮、磷、钾三元素,其吸收比率大约为2:1:2。西辽河灌区大部分玉米田土壤缺氮、少磷、钾有余,因此在化肥施用上以氮肥最多、磷肥次之、钾肥最少。

一般大田目标产量1000千克/亩的地块,亩施种肥46%磷酸二铵15千克左右、50%硫酸钾6千克,缺锌地区加硫酸锌1~1.5千克,或等养分含量复合肥。亩追施尿素35千克,或同等氮含量水溶肥。氮肥追施要遵循前控、中促、后补的原则,整个生育期分5~8次追肥。追施5次: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前、吐丝后、灌浆期,按照2:4:1:2:1的比例追施,后期追肥时可增施磷酸二氢钾1~1.5千克/亩,壮秆、促早熟。追施8次:从进入拔节期开始,每隔10天追肥一次,化肥用量可以等份追施。在玉米生长后期,若发现穗位以下叶片发黄,表现出缺氮症状,还可少量补施氮肥。

(三)无人机喷肥

结合玉米的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选择合适的叶面肥种类和喷施时机。可选择含有氨基酸、腐植酸等成分的叶面肥,每隔7~10天喷施一次。通过合理设置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和喷液量,使肥料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

无人机喷施。

多采用多效唑、乙烯利、缩节胺、矮壮素等。一般在6~8叶展开期,植株高度50~70厘米时喷施。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病虫草害防治

1.病害防治

选择高抗品种是预防病害的基础。例如,针对西辽河灌区常见的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选择对这些病害具有抗性的品种,能有效降低发病概率。

玉米大斑病症状。

2.虫害防治

重点关注玉米螟等重要害虫的防控,可采用白僵菌封垛、田间释放赤眼蜂、黑光灯诱杀等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大喇叭口期若花叶率超过20%,或100株玉米累计有虫卵30块以上,需要连防2次。可在该时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兑水30~40千克喷雾。

玉米螟为害症状。

3.草害防治

苗前可选用90%或99%乙草胺乳油、72%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等药剂进行封闭除草。苗后在玉米3~5叶展开时,选用30%苯吡唑草酮悬浮剂、10%硝・草酮悬浮剂等药剂喷雾防治。

苗后机械除草机械作业。

(二)机械收获

1.收获时机

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形成,水分≤25%时收获。籽粒成熟后根据天气适当晚收。

2.收获方式

籽粒水分30%左右可机械收穗,籽粒水分≤25%可机械收粒。

机械收穗。

机械收粒。

(三)秸秆还田

秸秆深翻还田,粉碎长度≤15厘米,深翻30厘米左右,亩施尿素10千克调节碳氮比。

秸秆粉碎。

秸秆深翻还田。

六、应用案例

2024年通辽市推广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833万亩,平均亩产826.35千克,较传统栽培模式平均亩增产100~200千克,每亩增收100~150元,肥料利用率提高10%左右,亩省水36%左右,亩省电40%左右,亩省地8%,亩省工33%。通辽市玉米单产提升百万亩核心区产量为945.29千克/亩,其中科尔沁区的一个万亩片平均产量达1247.22千克/亩,十万亩玉米“吨粮田”测产为1042.1千克/亩。

成果验收现场。

(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李哲、张石、赵颖、冯亚萍、于静辉、马乃娇、姜汇、郭欢欢、黄永丽、白昊、宝蕾、白航岩、赵芷萱,通辽市农牧局雷艳丽,通辽市奈曼旗大沁塔拉镇政府刘洪燕 )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