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新农人走进直播间

2025-05-13 17:04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袁雅茹 作者:孙伟

5月的鲁西平原,麦浪轻涌,瓜蔬飘香。在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农广会客厅》的电波以及新媒体平台的直播间里,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新农人崔西燕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希望,向听众讲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这场融媒体同步直播的节目,成为展示东昌府区现代农业魅力的“云端窗口”。

“14年前,我站在一片荒林里,攥着一把种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土地生金。”节目中,聊城金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西燕的开场白,将时光拉回创业之初。当时,她顶着质疑,租赁荒林搭建起6个土质冬暖大棚,从育苗起步。如今,这片土地已蝶变为占地127亩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5个冬夏两用钢构式大棚里,每年孕育出2000万株优质种苗,创造超1200万元销售额,成为聊城育苗行业的“领头雁”。

最让崔西燕骄傲的,是她与农户们共同书写的“甜蜜事业”。她引进的“博洋9号”甜瓜、阳光玫瑰葡萄等新品种,先在试验田反复试种,成功后再手把手教农户种植。该区韩集镇的“博洋9号”种植面积从零星几亩发展到1.2万亩,每到收获季,田间地头都是农户们的欢笑声。“有次一位大姐握着我的手说,种‘博洋9号’第一年就还清了外债,那种喜悦比甜瓜还甜。”崔西燕在节目中动情回忆。

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崔西燕更像一位“田间导师”。她的技术团队每天穿梭在韩集镇20多个村庄,为3000余户农户提供玉米、小麦、瓜果等作物的种植指导。自掏腰包组织的培训课上,她手把手教农户嫁接育苗、科学施肥;成立的无人机打药服务队,免费为村民防治病虫害。8个贫困村的妇女在大棚里实现灵活就业,200余户农户与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户均年增收3000元至5000元。“看着老乡们日子越过越好,再苦再累都值了。”她说。

“有位新农人说,政策扶持就像及时雨,让他敢把‘小梦想’种在土地里。”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孙伟在节目中揭秘了新农人背后的“护航力量”。从齐鲁惠民贷的资金支持,到简化审批流程助力企业落地;从组织技能培训推广智慧农业,到搭建展销平台拓宽销路,政府部门为新农人打造了全链条服务体系。

韩集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瞳瞳用“孵化器”形容金收农业的作用:“它不仅是产业引擎,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如今,韩集镇正以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为依托,规划“农业+文旅”新蓝图。民宿“乐宿大杨”、库肯霍夫共享农场等10个项目串起农文旅产业链,吸引游客打卡的同时,也让农产品搭上“旅游快车”。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接力奔跑。”节目尾声,崔西燕的话道出新农人的心声。在东昌府区,越来越多像她这样的新农人正扎根田野,用科技与情怀播撒希望,让乡村振兴的甜蜜果实挂满枝头。

作者:孙伟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