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上午,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中国音乐剧协会、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音乐剧《大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文艺理论、农业科技、戏剧创作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主创团队齐聚一堂,围绕该剧的艺术价值、创作理念及未来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为下一步将《大田》打造成在全国“三农”题材文艺作品中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提供多维支持。
会议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刘爱芳主持。她在致辞中强调,《大田》以农业科技为底色,融合艺术创新与时代精神,是推动文艺与科技跨界融合的积极探索。她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助力作品迈向更高艺术台阶。镇江市文化广电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巍巍介绍了剧目创排背景。作为镇江市委宣传部重点支持的文艺项目,《大田》以江苏镇江“亚夫精神”为蓝本,通过音乐剧形式展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奋斗故事,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编剧、导演尹韬代表主创团队阐释了创作思路,从剧本结构、音乐设计到舞台呈现,突出先进典型人物“精神崇高,人物落地”的核心思路。
主题研讨环节,文艺理论专家与农业科技领域的代表从多维度展开对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协会主席、研究员仲呈祥从中华美学精神角度称赞《大田》托物言志,托的是“田”,言的是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志气之“大”,全剧形神兼备,意境深远。“亚夫精神”为《大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从赵亚夫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的这部剧,反过来又起到传扬“亚夫精神”,提升全体农民乃至全体农业科技工作者素质的神圣使命。他也建议创作团队进一步提炼作品的审美和文化符号,增强传播感染力。《中国戏剧》杂志社原主编姜志涛深深为《大田》所感动,认为这是一部反映“三农”题材、英雄模范、“时代楷模”的难得好剧。《中国戏剧》杂志社主编武丹丹高度肯定创作团队选择了比地方戏曲更易让人接受的音乐剧这种形式,同时也强调需要情感上的共鸣和文化辨识度。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剧董妮则聚焦音乐与文本的融合,认为剧中话剧段落增加音乐性与戏剧张力的结合,更能凸显音乐剧的魅力。农科专家代表、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康俊梅强调作品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生动呈现具有科普价值与社会意义。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陶志强认为,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是双向奔赴、彼此相依的共同体,希望主创能够在改进中进行强调。中国音乐剧协会副秘书长杨硕结合年轻人爱看音乐剧的现象,提出如何用题材去影响年轻一代、让他们知道农业伟大的可行性建议。
中共镇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殷敏在总结中充分认可《大田》的创作成果,提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统筹地方文化资源与全国平台优势,落地全国巡演,让作品既扎根乡土又辐射全国。据悉,音乐剧《大田》于5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世纪剧院首演后,将携科研成果与艺术创新的双重魅力,开启全国文化巡礼,以舞台之力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现芳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