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五月繁花似锦,牡丹盛放。5月12日,“聚智新质生产力,共绘关东第一牡丹城”启动仪式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举行。这是建昌县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建昌县迈出了从一朵花向一座城的关键一步。
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参事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打造“关东第一牡丹城”建言献策。
科技赋能,擘画产业新蓝图。当前,全国牡丹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牡丹产业以观赏为主,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油用牡丹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建昌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牡丹资源,正积极发展牡丹产业,“谋划万丛花,经营一座城”的宏伟蓝图,致力于打造具有东北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关东第一牡丹城”。
在建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牡丹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特别是在油用牡丹的种植规模、品种选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面对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发展。此次活动正是对这一时代需求的深刻回应。
智慧碰撞,共话高质量发展路径。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在《科技赋能关东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中强调,牡丹产业的未来在于“跨界融合”:“从分子育种到智能栽培,从活性成分提取到碳汇经济开发,科技将让每一株牡丹的价值倍增。”
相关专家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建议构建“油用牡丹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标准制定与品牌国际化。深入剖析牡丹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模式,指出牡丹不仅是生态资源,更是文化IP。通过一二三产联动,可探索出一条“绿富同兴”的特色路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团队则从技术层面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发布牡丹碳汇评估与生态修复方案、提出全株综合利用技术路径、演示AI大数据在种植优化与市场预测中的应用场景。
以花为媒,开启“关东牡丹第一城”新篇章。专家们的智慧碰撞,为建昌牡丹产业标注了新起点。未来,牡丹产业的龙头企业——天香源(辽宁)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串联起政策、资本、人才等要素,让牡丹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目前,建昌县已规划建设牡丹产业科创园,未来三年将重点推进牡丹籽油精深加工、牡丹活性成分提取、牡丹文旅综合体等十大项目,预计带动就业超万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