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十八年回望】山西篇系列报道之二:平陆县河东村镇银行金融支持特色农业药材种植收益翻番

2025-05-16 09:45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王琴 作者:本报采访组 伍洪 李吉森

在山西平陆县张店镇张店村,临街一处院落里,一辆货车装满小麦,等待发往面粉厂。这里是“敦敦谷物中药材购销中心”的仓库,负责人文敦敦正在清理陈粮存货,等待收储今年的小麦和谷物。“这辆货车满载三十五六吨,每吨销售价2400元左右,一车小麦卖8万多元。”62岁的文敦敦这样说。

“外人可能不知道,他是本地粮食购销大户,也是中药材种植带头户,资产超千万元。”张店镇一位本地村民这样说。低调、淳朴的文敦敦,见到前来考察的平陆县河东村镇银行董事长康磊一行特别高兴,带着他们来到中药材种植基地。

张店村往南不到一公里,道路两旁可见黄芪、柴胡等中草药大片种植地。文敦敦在一处黄芪地里停了下来,平陆县河东村镇银行客户经理、行长等人也跟着他一起来到种植地。“这一处15亩,黄芪两年生或者三年生,到时候每亩可收1万元以上。即使遇到行情不好,保底也能收入8000元以上。”文敦敦这样说。

今年,平陆地区遭遇大旱,两个多月没有降水,农作物普遍受灾。看着旁边的小麦地里,叶子有些枯黄,株高还不到一尺,麦穗干瘪。“今年的种粮户可能要歉收了,大概还收不回成本。”一位村民无奈地说。

然而,有眼光的村民几年前就已更新观念,寻找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像文敦敦一样,开始种起了黄芪、柴胡、芍药等中药材。种植中药材,既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大局,又能获得市场认可,提升土地经济效益。

前几年,文敦敦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28亩,加上已有15亩,全部种上中药材。临近种植时节,平陆县河东村镇银行客户经理景超主动上门对接,利用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发放资金50万元,帮助文敦敦解决购买种子、肥料、喷灌车等资金缺口。此后,该行再次为其扩大授信至150万元,便于其随时支用,发展中药材规模种植。

目前,文敦敦与山东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建立联系,签订了销售协议,按照订单做起了中药材的种植、收购、初加工,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中药材。

艳阳高照,在张店村一处柴胡种植基地里,种植户刘萍正在除草,她戴着口罩和草帽,见到文敦敦和平陆县河东村镇银行工作人员,非常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种植中药材,种子统一提供,成药统一收购,省心多了,而且土地效益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实在是太好了。”

文敦敦有一处院落,专门用于加工、存储中药材。去年他引进了全套的切片、分装等初加工设备。在仓库里,装满了一袋袋黄芪切片;在房屋里,还未装袋的黄芪切片堆积如山。康磊捧起一捧问:“这一堆黄芪价值多少?一百万元有吗?”文敦敦腼腆地笑笑:“最少也值200多万元。”

来到柴胡仓库,地上的粗筛网里还有未装袋的原材料,按照市场价估算,一袋100斤重的柴胡价值在8000元至1万元,整个仓库里的柴胡存货,价值也超过百万元。“这可比一袋玉米、小麦值钱多了。加工过的柴胡、黄芪,可以保存一段时间待价售卖,争取帮种植户多赚一些收入。”文敦敦这样说。

在文敦敦的示范带领下,张店镇中草药种植遍地开花,并与医药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解决了销路问题,文敦敦也将周边种植户资金需求信息及时提供给平陆县河东村镇银行,由客户经理随时上门对接,根据药材种植品种、面积、个人征信、收入预测等情况发放贷款,支持中药材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

五月的春光里,平陆县万亩中药材基地,一眼望去,翠绿的柴胡、嫩绿的黄芪在阳光下摇曳,仿佛一片波涛汹涌的绿色海洋。数据显示,现在平陆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余万亩,年产值突破1.2亿元,平陆县河东村镇银行“支持文敦敦种植、收购中药材,带动农户集体致富”的案例,是该行“支农支小、服务小微”的一个缩影,也是该行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政治性的有力见证。这片药田的未来,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而答案将由时间来揭晓。这片绿色的海洋,在黄土高原上持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报采访组 伍洪 李吉森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