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聚焦”,让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

2025-05-16 22:0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赵子萌 作者:张艳玲 姚汶男

在成都金堂县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2万平方米的食用菌交易集散中心进入设备调试尾声。这座即将投用的“蘑菇大市场”背后,是成都益民集团旗下锦融投控基金8000万元的精准注资。从农业园区建设到特色产业升级,以成都锦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成都地方金融组织紧扣乡村所需,以“聚焦农业园区、聚焦产品创新、聚焦优质主体+特色产业”的“三聚焦”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聚焦农业园区:金融“组合拳”激活产业载体

“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金融服务要当好‘筑巢引凤’的主力军。”锦融投控基金相关负责人秦云川的话,道出成都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力方向。自去年底成都市启动产业园区“立园满园”行动以来,金融与农业园区的深度联动成为破题关键。

图为金融赋能农业园区内,锦融投控与成都9大农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现场咨询。

今年1月,成都市金融赋能农业园区“立园满园”活动在大邑县举行,9个农业产业园区与5家金融机构现场“结对”。锦融投控以“一园区一基金”模式为核心,与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等9个重点园区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基金、小贷、租赁等多元工具“量身定制”金融方案。数据显示,去年该机构依托乡村振兴母基金及子基金群,在金堂、大邑等地实现11.4亿元项目投放;通过融资租赁为园区企业提供14亿元农机装备融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普惠贷款0.44亿元。

2025年,崇州天府粮仓产业园、蒲江天府果荟产业园等核心园区再获18亿元资金注入,用于智慧农业设施、冷链物流等建设。在金堂,基金注资不仅推动食用菌交易中心落地,更带动周边12个村集体发展菌棒加工、冷链仓储等配套产业,形成“建一个园区、兴一串产业”的辐射效应。

聚焦产品创新:“田间定制”破解融资梗阻

“3天就拿到100万元贷款,正好赶上春耕!”崇州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望着7000亩麦田感慨。作为全省首款针对农业经理人的专属产品,成都锦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属锦融小贷公司创新推出的“农匠贷”以种植规模、经营流水等为授信依据,打破传统抵押限制,为粮食种植主体提供“及时雨”。2025年春耕季,10余户农户通过该产品获得超500万元资金,确保播种不误农时。

图为锦融小贷公司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宣讲和服务。

锦融小贷相关负责人吴波介绍,锦融小贷团队深入田间调研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规模扩大与资金短缺”的矛盾。针对这一痛点,锦融小贷公司推出“惠农贷”,以惠农利率、绿色审批通道等举措向岷江米业、金稻公司、万果公司等7家农企投放贷款超1800万元,助力区域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正加紧研发的“农资贷”和“菌农贷”分别瞄准生产资料采购和特色产业需求。

近年来,锦融投控不断强化产品研发-推广-投产-升级生命周期管理,推出具有代表性、个性化的农村金融产品10余款,实现大国农匠、种粮大户等22户新农人批量授信2100万元,资金直达农机采购与劳务支付场景。

聚焦“主体+产业”:链式金融培育乡村产业集群

在郫县豆瓣产业园,一座融合博物馆、非遗工坊、电商中心的田园综合体拔地而起。7000万元基金注资不仅激活百年豆瓣产业,更催生“文化+产业+旅游”新业态。“我们通过‘金融链’串起‘产业链’,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锦融投控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为正在建设的郫县豆瓣博物馆。

锦融投控协同集团内外资源以及“政银企研”等单位,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成长阶段,创新“梯度金融服务体系”:私募基金为具有上市潜力的农业企业注入资本,融资租赁为大型农企解决设备融资,小额贷款为中小微涉农企业纾困。

不久前,锦融投控成功发行6.54亿元ABS产品(一种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数字金控平台2.0提升服务效率,累计对外投放超28亿元,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从“普惠普洒”到“精准滴灌”,以成都锦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成都地方金融组织以“三聚焦”服务乡村可圈可点,不仅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乡村振兴“毛细血管”,更探索出一条“金融兴农、产业富农”的可持续路径。如今,在成都平原的田间地头,金融不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转化为食用菌大棚的设备、麦田里的农机、豆瓣工坊的升级资金。随着“三聚焦”模式的深化拓展,更多金融“春雨”正润泽沃野,为乡村振兴绘就更富活力的新图景。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