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手掌永远沾着玉米叶的汁液,却从不肯触碰我的试卷。” 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学生董佳怡作文里这句带着酸涩的话,曾刺痛无数人的心。这所位于农业重镇、务农家庭占比达72% 的学校,每到秋收季,家校沟通就陷入 “教师在校园、家长在田间” 的时空错位。如今,田间地头家长会打破了这一困局。校长老师走进工棚地头,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董佳怡的父亲董绍辉被诚意打动,父女关系破冰,董佳怡成绩好转,还主动帮父亲干农活。这动人一幕,正是青岛莱西市乡村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乡村基础教育是根植于一方水土的深刻实践,必须立足乡村实际。“田间地头家长会,风里雨里来相会。”莱西市紧密结合农村教育难点、堵点,通过开展田间地头家长会,打造乡村学校办学特色,开辟家校协同育人新阵地。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 年)》,要求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莱西市积极响应,深化拓展《莱西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实施方案》,在全环境立德树人、打造办学特色、推进信息技术赋能等方面发力,为乡村基础教育注入新活力。
“这是我们‘移动课堂’的老师啊!” 莱西市苏州路小学校长夏照杰笑着解释校车配 “导游” 的疑问。车厢内印着古诗词、交通知识和传统节日习俗,宣传员李视杰正生动讲述本地抗日英雄李佐民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往日的顽皮不见踪影。莱西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旭升介绍,通过打造“德耀童心”主题校车,莱西把基础教育延伸到通勤路上。去年以来130 余名老战士、老教师等和260余名“身边好人”等,在校车上开展300余场特色宣讲,让校车变身流动育人阵地。
随着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走出城市、来到农村。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是莱西乡村基础教育的另一大课题。除了田间地头家长会,莱西还在教育科技融合上大胆探索。在莱西市实验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职业启蒙课上,学生臧启大声喊出 “长大后想成为妈妈那样的医生” 的梦想。AI大模型随即提取他的面部特征和发言关键词,一个青年医生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臧启母亲王晓双是医生,平日少陪孩子,此刻电子屏幕上孩子 “十年后” 身穿白大褂的模样,与她的身影重叠,令她热泪盈眶。
校园文明实践站引入AI、MR等先进科技,打造人工智能活动室等场馆,与社会公益团体课程结合,开展德育、体育、美育活动。去年以来开展各类活动160余次,3000余名家长受益。此外,莱西市组建11支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将公益讲座送到村庄、社区,开展 “家庭美文诵读”等200余场活动,惠及1万余人。
从田间地头到移动校车,从AI课堂到家庭教育讲座,教育的春风拂过莱西阡陌,滋润着每一株 “幼苗”,莱西市正用创新之举,让乡村基础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朱天麒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