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67团:全力挖掘小麦增产潜力

2025-05-20 15:35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赵天浩 作者:姚媛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67团的小麦陆续抽穗,进入扬花期。第四师位于有着“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河谷,地势开阔,光热资源丰富,雨水充沛,为冬小麦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和土地资源条件。67团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达5.54万亩,其单产常年稳定在520公斤/亩以上,单产最高时达879.4公斤。

近日,67团职工崔亚兵进行了一次“一喷三防”作业,以预防白粉病、锈病。今年,他种的104亩小麦被划入67团的高产创建示范区,崔亚兵立刻感受到了变化:“团里对高产创建户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化控、统一防治。种子、肥料、农药都由团里统一提供,还能获得一定补贴,种子是从奇台县买来的‘新冬52号’良种,兵团和师市的专家精心指导种植技术,年后小麦控旺要打矮壮素,到关键时点要开展化除等,每一个农事操作专家们都提前通知,我们遵照落实到位。”走进崔亚兵家的麦田,目之所及尽是绿油油的麦田,如同大地的一张毯子般向远处延展。每一棵麦苗都精神饱满地站立着,地上铺设一条条滴灌带,将宝贵的肥、水输送到麦苗根部。作为全疆较早在小麦上使用滴灌的单位,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67团各类作物的生产中。

“再过40—50天,小麦就要收获了。今年种子好、肥料足、管护也到位,我对产量很有信心。”崔亚兵高兴地说。

67团开展高产创建,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目标,不断突破生产瓶颈,挖掘增产潜力。如今,67团的小麦总产已实现连续7年增加。2024年,67团小麦超高产田最高单产854.56公斤,整建制平均亩产583.9公斤,获得“国家小麦高产样板田特等组”荣誉称号。

67团提升小麦产量都有哪些“妙招”? 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副主任李红平向记者一一道来。

强化技术支持。全力做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推广,推介“新冬52号”“石冬01162”“石冬0358”等小麦品种,实现冬小麦新品种良种覆盖使用率达100%,推动全程农业机械化种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降低小麦高度、实行系统化调(即水肥一体化和化控)等,构建“矮密大穗”的高产群体技术路线。67团拥有兵、师、团、连四级农技指导服务体系,每级配备3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完备的高产创建技术措施体系。在这完备的四级科学管理下,他们长期奔波在田间地头,查看现阶段的情况,找到存在的问题,下发田管指南,指导下一阶段工作,以确保每个关键时期的技术措施落实到地头。

“技术操作规程给我们指明了大方向。具体到实际生产中,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地里的情况‘临机应变’,给出切实可行的生产指导。”李红平说。

政策激励也必不可少。高产创建示范区的职工采购农资可获得补贴。67团依托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项资金给予高产户激励,2024年对88户600公斤以上种粮高产户发放奖励资金243.46万元,提高了连队职工争创高产的积极性。

67团还积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近年来,团场积极申报建设高标准农田17.47万亩,建成滴灌系统182个,新建标准化管理泵房48个,改造提升老旧滴灌泵房83座,投资5000万元改扩建支渠37公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