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家村镇银行来说,第一个客户意味着什么?
14年前,村镇银行还是新生金融机构,在很多地区都还没有听说过。因为那时候,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也才创立三年多。
2011年7月,重庆忠县稠州村镇银行开业一个月后,重庆星能酿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能酿造)负责人秦汉,勇敢地选择在该行贷款,用于公司的原料采购、生产和经营。
14年过去,“第一个客户”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带着关爱客户、支农支小的初心,本报调研组随忠县稠州村镇银行一行拜访了重庆星能酿造。
“谢谢你们!我太感动了,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企业的今天!”秦汉上前紧紧握住了忠县稠州村镇银行行董事长王斌的手。
2002年左右,38岁的秦汉从粮食局辞职,期待自己创业。经过对川渝地区餐饮市场的考察,他发现豆瓣酱、小米辣等食品原料的需求大,开始研究这些产品的供应链。后来,他又去云南走访辣椒种植户。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和钻研,他注册了公司,开始从事豆瓣酱、小米辣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当时,大众美食正在快速发展,在川渝地区,火锅、麻辣烫的美食需求以及居家烹调的食材需求爆发。当时,川渝地区生产小米辣、豆瓣酱的企业并不多,在重庆周边地区,仅有三家企业生产相关产品。那时候,一吨产品的原料辣椒价格仅2000元至3000元,而成品销售价则达到7000元以上,利润相当丰厚。
在供应稀缺的时代,秦汉抓住了时机抢占了川渝食材市场,也和供应商、采购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奠定了此后发展的基础。2011年,秦汉考虑降低远途运输的成本,他在忠县本地周边收购辣椒、豆角等原料,也开始自己租赁土地种植辣椒等产品,加强原料品质控制,提升产品质量。这些举措,需要投入较大资金,他有一定资金缺口。
当时,忠县稠州村镇银行刚开业不到一个月,客户经理在走访时了解到了创业者秦汉的资金需求信息,积极上门对接。经该行审批,快速发放了自成立以来的首笔“支农支小”贷款。秦汉也因此成为忠县稠州村镇银行的第一个贷款客户。
截至2015年,随着更多的创业者、投资者进入这一行业,川渝地区的小米辣、豆瓣酱企业达到了200家,竞争开始加剧,产品的利润越来越薄。“一箱产品成本价24元,销售价仅26元,利润只有2元。”秦汉这样回忆。
2017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困境,其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低于成本线,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选择停业清算、黯然离场。而存续于市场的企业,亦深陷低价竞争的泥沼,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压价策略,使得行业整体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企业生存境况愈发举步维艰,发展前景堪忧。而此时的秦汉在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精品品牌的同时,也在考虑通过多元化分散和降低风险,开始在山东潍坊等地布局“泡仔姜”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当时,“泡仔姜”在川渝的美食食材中其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但短期内,其生产商还比较少,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项目。秦汉和合伙人一起,在山东潍坊生姜种植基地附近,投资了20多个腌制池,拟在一两年内投产。现在,普通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消费场景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移到了网络平台。秦汉也积极适应新形势,开始和抖音、快手等平台达人合作,供应小米辣、酸豆角等产品,将产品销售渠道从川渝扩展到全国各地。
如今63岁的秦汉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仍然奔波在市场和种植基地,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研究公司多元化发展并布局新产品的生产。近年来,他带动农户创收致富,并在公司吸纳剩余劳动力,为乡村振兴积极贡献,获评为“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公司也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工作日的上午,在星能酿造的车间里,秦汉在巡视着酸豆角、小米辣的生产线。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打包、装箱;托盘上,一箱箱包装好的小米辣正等待着运往全国各地餐饮公司、连锁超市,送往千家万户。这些食材经加工后端上餐桌,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让忠县的农户以及更多的原料供应者感知到乡村振兴的“味道”和“魅力”。
14年后,忠县稠州村镇银行找到该行开业初期的第一个客户,由董事长带队上门予以关怀和支持,这是该行深耕本地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该行和客户“相互支持、共生共荣”发展理念的有力见证。未来,该行将继续创新金融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更温暖的态度扶持小微企业,书写村镇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伍洪 李吉森 许安龙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