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前,气候变异和极端气候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农业发展与农民生计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日益严峻。新入选遗产地无疑为全世界在逆势中破局传递了希望与信心,高度认可当地立足传统培育创新活力,让古老智慧与实践焕发当代生机,实现稳产保供,保障就业与民生,守护特色可持续农业景观。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历经世代赓续传承,不断弘扬光大,为全人类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注入了强劲确定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科学咨询小组5月19-21日举行会议,在粮农组织旗舰计划框架下,正式认定上述六处遗产地。随着新一批遗产地的加入,粮农组织精心打造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网络版图再次扩围提质,现已覆盖全球28个国家,共计95个遗产地。在最新认证结果公布后,中国以拥有25个遗产地稳居全球首位,巴西遗产地数量增至2个,墨西哥达到3个,西班牙则为6个。
中国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在中国德清县,农民延续着拥有800年历史的“鱼蚌共生”复合养殖系统,融合水产养殖、农业种植和手工艺制作。该系统以珍珠蚌技术为核心,同时生产珍珠、水稻、丝绸等产品。这一循环共生的养殖系统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和文化遗产传承于一身,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生态平衡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贝类凭借自身独特的过滤功能,能够显著改善水体环境,使氨、亚硝酸盐、总氮含量分别降低40%、54%、38%,化学需氧量减少30%,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系统恢复并重并举。
当地依托该系统,发展“种养一体”、珍珠加工、生态旅游和体验式教育等多元化产业,为超过2.2万名居民提供稳定生计来源。
德清县“鱼蚌共生”复合养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德清县“鱼蚌共生”复合养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中国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在中国福鼎,历经数百年的白茶种植融合了生态智慧和匠心工艺。该系统以“绿雪芽”母株和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实现茶园与森林和农作物的有机共生,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支撑了农村生计。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民间礼仪和风俗传统体现了人、茶和土地之间的深切连接。
该系统不仅保存着18个茶树品种,还包括除茶叶外的120多个其他农业物种,包括41种蔬菜、14种水果、11个家畜品种、31个淡水物种和32种食用菌类,为构建生态与粮食体系韧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福鼎白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中国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在黄河之滨的什川镇,现存拥有600年历史的农林兼作系统,当地人将种植梨树称为种“高田”。该系统融合果树栽培、种植业和养殖业于一体,保存有软儿梨和冬果梨等古老品种,年产超过200万公斤。除鲜果外,还加工制成梨干及其他特产,声名远扬、畅销四方。
古梨园系统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兼具抗旱和防涝能力,能够维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计,堪称旱地农业高效适应缺水与易侵蚀土壤的典范。该系统坚持传统多元种植模式,有效减少对化学投入品依赖程度,为本地植物和昆虫物种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什川古梨园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什川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
巴西巴拉那州马黛茶
几个世纪以来,巴西南部的土著人民和传统社区一直在树荫遮蔽的环境中种植马黛茶,这一农林兼作体系植根于祖传农业生态实践。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国素有萃取这一本地树种树叶的传统,人们将其制成热茶或凉饮,并根据不同地域习惯命名为chimarrão、tereré或mate。
通过整合粮食作物、本地水果和森林产品,该体系不仅增强了生物多样性、粮食主权和文化认同,还有助于保护南洋杉森林 — 这一地球上最濒危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挽救珍贵的生命资源库。
当地曾一度大肆砍伐森林,致使现存原生林覆盖面积仅剩1%。尽管如此,该体系仍堪称杰出的农业实践典范,在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的同时,也为维持民众生计、传承文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马黛茶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巴西
马黛茶加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巴西
墨西哥特拉斯卡拉梅塔潘特尔祖传农业体系
三千多年来,特拉斯卡拉州半干旱山区农耕家庭延续着梅塔潘特尔(Metepantle)农业体系——一种由玉米、龙舌兰、豆类、南瓜及野生植物构成的梯田式农业体系。该体系根植于纳瓦(Nahua)族土著人民的传统知识,不仅能保存种子资源,维护旱地生物多样性,还能支撑当地粮食体系和家庭生计。该体系位于墨西哥最易受气候影响的区域之一,有助增强社区韧性,推动文化传承。
该体系保存着140多个本地物种,包括40个玉米地方品种和30种食用绿叶菜,以家庭传统、种子集市和交换网络为载体,形成一套基层协同保护体系,为当地生产丰富的纤维、食物、饮料,同时兼具稳定土体、提供传粉昆虫生境的生态功能。
特拉斯卡拉梅塔潘特尔祖传农业体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墨西哥
梅塔潘特尔农业体系是一种由玉米、龙舌兰、豆类、南瓜及野生植物构成的梯田式农业体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墨西哥
西班牙兰萨罗特岛海沙和火山沙农业体系
在加那利群岛中的兰萨罗特岛上,黑色的火山干旱地貌宛如月球表面。此地海风常年不止,农民因地制宜,创新挖掘当地土壤潜力,创造出独特而壮观的农业体系。在18世纪,岛上多个火山口持续喷发达6年之久。此后农民就地取材,开始巧妙利用火山砾或熔岩碎片(enarenado)和海沙(jable)吸收水分、调节土壤温度、保护作物。
他们运用这种方法,在基本没有灌溉的条件下种植葡萄、红薯和豆类作物,不仅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当地生计和文化遗产,也让这片欧洲最干旱的土地焕发出生机。
火山砂耕技术广泛应用于超过1.2万公顷土地,这种覆盖种植技术将过去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和人工搬运的火山带材料,与几个世纪以来风力侵蚀形成的海沙混合覆盖于土壤之上,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景观。
兰萨罗特岛上黑色的火山干旱地貌宛如月球表面。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西班牙
兰萨罗特岛海沙和火山沙农业体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西班牙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