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指出,食品安全关系生命健康,要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完善有关法律规定,构建更加科学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体系。要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强化全链条监管,推进监管重心下沉,严格日常监督检查。要突出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抽查结果处理,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严惩、绝不姑息,持续完善食品安全体系。
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颁布实施,并于2015年进行了全面修订。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对食用油等重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实施许可管理,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表示,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法治的基本法,构建了食品安全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制度,其在回应食品行业发展需求、应对食品安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修正拟对重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实施许可管理,以防范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
孙娟娟认为,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立法加强监管,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有其必要性,是食品安全监管持续贯彻“四个最严”的体现,关键在于通过制度“补短板”来强化特定环节与特种食品的安全监管。
专家表示,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各环节,风险“点多面广”。加强从农产品质量、生产流通到终端消费的全过程监管,特别要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将“严”的要求体现在食品安全各领域工作之中。要对接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尽快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作者:赵文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