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黄瓜咬下去口感清甜、汁水充足,和普通品种完全不同!”5月24日,青岛市科技活动周主会场内,市民王女士咬着试吃品种“青研靓丽”黄瓜连连称赞。这场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科技展中,青岛市农科院携20余项自主选育的蔬菜、粮食等新品种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岛力量”。
展区内,玻璃瓶中的“青研蓝麦1号”小麦颜色深蓝,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据科研人员介绍,这种彩色小麦花色苷含量达34.211ug/g,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均高于同类产品,既符合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又能作为功能食品原料。旁边是“鲁黄豌88”豌豆展示瓶,对比数据清晰醒目:与加拿大进口品种相比,该品种增产幅度达30%,蛋白质含量高出5%,每亩劳动成本可减少40元左右,增收超800元。
在农业“芯片”创新领域,青岛市农科院的突破尤为亮眼。“青砧”系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以“全能底盘”特性成为焦点——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嫁接后无须搭支架,建园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实现早果丰产。展板对比图显示,采用该砧木的果园省去了传统苹果园密密麻麻的水泥桩,果树扎根平地即可舒展生长,目前该成果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落地,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0亿元。配套的“豌豆+N节本增效双季高效栽培技术”则通过减少中耕除草和药剂使用,每亩年增收超800元。
作为全市唯一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青岛市农科院的成果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十三五”以来,该院承担国家及省市重点课题130余项,育成96个新品种,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制定行业标准12项,发表论文专著近400篇(部),35次获国家及省市科技奖励。展台上的一个个新品种无声诉说着科研历程,每一项成果都要经历长期选育和实践检验。“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而种业是核心。”青岛市农科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让科技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正是科研团队的初心。如今,“青砧”系列苹果砧木、优质白菜萝卜等品种已在全国铺开,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动注脚。
青岛市科技活动周不仅是一场成果展示的盛会,更吹响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冲锋号。青岛市农科院以自主创新为笔,以广袤田野为卷,正书写着科技兴农的崭新篇章。未来,随着更多“青岛良种”走向全国,这座海滨城市的农业创新名片必将更加闪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