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界采编骨干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浙江行活动首站起于杭州,新闻工作者们来到良渚古城遗址,领略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触摸绵延不息的历史文脉。
良渚文化因最早在杭县良渚镇发现而命名。1936年冬,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前身)的施昕更参与了在其家乡杭县良渚镇进行的首次发掘。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将其命名为“良渚文化”。八十多年的考古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证实:早在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区域面积约36500平方公里)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区域性早期国家——良渚文明。它是迄今发现的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国家文明,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遗迹。
记者发现,景区内随处可见已开垦过的农田,并有农民在其中耕作。据悉,这里的农田都承包给了当地的农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办)外宣科科长摇慧敏告诉记者,从农田本身来说,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时期在这个区域内是不种植水稻的,当时的水稻都种在外围。现在保留的这些是拆迁前农户的一些农田,以及一小部分复垦整理出来的农田,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前一阶段的环境风貌,尽可能减少对遗址的干扰和破坏;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整理,使之与这些农田相匹配,特别是通过植物标识的方式展现遗址的不同功能区域,让游客能够看得懂遗址,目前这些水稻田的位置也示意着良渚时期的水域。
良渚承载着五千多年农耕文明,从曾经稻香四溢的田野,到现代生机盎然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里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