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不断临近,各大高校的就业服务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浙江大学,通过校内外协同联动,千方百计拓展岗位资源,今年共开拓岗位两万余个。最近,除了忙碌走访企业、开招聘会等,该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还抓紧优化自主开发的“AI生涯导师智能体”,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资讯、疑难解答和经验分析等服务。
“从2018年开始的1.0版本,主打就业手续办理‘零跑次’,到2.0版本的就业云服务平台,再到3.0版本的AI赋能就业服务,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数智化就业服务体系。借助这一平台,学生可获得精准智配的岗位建议、简历完善与优化、AI模拟面试等一揽子服务,全方位提升就业竞争力。”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曹磊说。
张学敏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即将前往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工作。谈到就业指导与帮扶,他深有感触,“日常科研之余,学校会提供诸多社会实践平台,让我更加深入基层一线,促进学以致用。此外像参加‘乡村振兴素能提升训练营’等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强农兴农的决心。”
据介绍,聚焦学生需求,浙江大学分阶段、分年级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建立十大就业战略指导平台和10个特色工作室,其中就包括引导学生建功西部和投身乡村振兴。针对国家战略需求,该校还动态调整学科布局,陆续新增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生物育种等专业,今年还面向研究生新启动7个微辅修项目,以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每年组织大量同学参加企业开放日等活动,助力他们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尤其通过“产学研创用转”的深度协同,以及“课程—实践—就业”贯通式培养,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高效衔接,为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培养了大批“上手快、后劲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届硕士毕业生高强即将南下,入职广州一家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过去三年里,他跟着导师王洪成开展了不少地头试验,毕业论文所瞄准的就是梨采摘机械臂的研发,亮点有二:创新构型降低成本,创新算法提高户外精准度。整个过程中,需要研究农机农艺,更需要洞察行业,这段经历为他求职之路加分不少。
王洪成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制造研究所副所长,专注于智慧农机和农业机器人研究。他表示,针对农业场景,不同作物、不同阶段,需求各不相同,算法、结构设计、人工智能应用等都需要量身定制,每个需求研发基本从零起,难度大,因此需要多科学交融,以及校企协同育人,无论对于科研,还是日后的就业都大有裨益。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海康威视”建立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为例,双方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产业学院建设。学校还创新开设嵌入式特色课程班,聘请技术专家担任企业导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企业所需技术。近四年,300多名毕业生通过实习转正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目前在“海康威视”工作的杭电校友已超2000人。
如今在浙江,不管从AI作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工具,还是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一条新赛道,都在不断拓宽着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近日,阿里巴巴就迎来了一波高校应届生入职潮,AI人才最大亮点之一。据介绍,未来三年内,阿里巴巴将在三大AI领域加大投入,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推广应用,同时蕴藏着巨大就业潜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阿里巴巴开启的春季招聘中,共开放3000多个岗位,AI相关岗位占比近一半,并针对每个岗位招募若干实习生,提前一年招揽人才,旨在加强团队意识、项目研发等方面培养,不断提升他们对岗位的适配能力。最终通过岗位双选,数千名毕业生明年将入职阿里巴巴。
“作为一家始终致力于探索和创新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正在加大对AI领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蒋芳表示,希望为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共同迎接AI时代巨大的发展机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