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让辽宁瓜农尝到“科技甜头”
——辽宁省农科院破解甜瓜种源“卡脖子”难题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张仁军
  • 2025-06-06 20:44:42

“一棵秧上就结了八九个瓜还大,正常顶多就结五六个,这个品种真是高产。”6月5日在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碾盘乡萝卜坎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甘露”系列薄皮甜瓜新品种现场推介会在种植户杨勇的瓜棚里举行。

推介会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主办,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科技厅农村处、辽宁省农业科技推广站、抚顺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当地农业科研机构、种苗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代表,共计90余人参会。

据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所长刘爱群介绍,他们在院里“围绕产业做科研、围绕推广做服务、围绕成果做宣传”科研新思路的指导下,面向市场做科研,召开推介会是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农科院党委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部署,推动优质甜瓜新品种的市场化应用。

新品种的产生得到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沈阳试验站项目、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错季栽培岗位项目、辽宁省科技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质创新重大专项科研项目的支持,同时也是省农科院与抚顺市科技共建的重要成果。

此次主要推介“甘露16”和“甘露20”两个新品种,西甜瓜课题研究室主任张家旺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要点。新品种适合在北方地区早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绿色轻简化栽培,品种品质好、抗病能力强,农民增收显著。两者的综合表现良好,抗性强、品质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种植户杨勇从实践角度分享了新品种和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心得。在现场品鉴环节,经仪器检测,“甘露16”和“甘露20”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达到16.7%和15.6%,其优秀的品质和香甜的口感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来自沈阳新民市柳河沟镇解放村的瓜农王成海对新品种的种植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前我种过甜瓜,后来因为栽苗密每年因为重茬要挪地生产成本很高,就改种西瓜了。现在这种用嫁接的方法就可以重茬,植株密度低产量还高就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王成海对记者表示回去后考虑重新种植甜瓜。

会上,蔬菜所副所长宋铁峰系统汇报了蔬菜研究所近年来的育种成果,重点推介了蔬菜所选育的多个优质新品种。如满足大宗蔬菜生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园艺504、辽椒26、紫纤1号、辽葱16号、辽椒砧1号等品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主,适宜采摘、农旅融合、高端消费需求的辽粉185、辽粉187、绿园301等,符合加工类蔬菜需求的如腌渍酸菜辽白27等。与会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表达合作意向。

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刘振雷高度评价了本次推介会的成效,认为活动不仅展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更搭建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重要平台,他强调要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生成市场认可、有口碑、有效益的高质量品牌,并代表省农科院向与会农企和种植户发出合作邀请。

此次推介会通过“田间展示+品鉴体验+技术讲解”的多维模式,有效提升了新品种的市场认可度,为后续产业化推广奠定基础。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