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广袤的农牧区,高寒缺氧、物质匮乏、居住分散、生活不便仍较普遍,诸如部分农牧民常年洗澡问题、基层村居工作人员日常饮食问题仍是基层存在的现实问题。看似小事、却是关乎民生的大计。
为此,西藏自治区将村级澡堂、厨房(食堂)“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简称“两小工程”)作为全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两小工程”建设。拉萨市达孜区坚持应民之所需、做民之所盼、解民之所困,“两小工程”初见实效。
顺民意,“两小工程”是民心工程
达孜区将“两小工程”作为强党建、促治理、树新风的重要抓手,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确保“两小”实用为本;以小资金温暖大民心,切实用好“两小”阵地;小服务促进大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深入全区23个村(社区),细致摸排澡堂、厨房(食堂)现状,广泛征集村干部和群众意见55条,因地制宜、因村规划,确定了15个澡堂改造和20个厨房提升项目,确保全覆盖、顺民意。同时严格落实西藏自治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精神和拉萨市村级澡堂、厨房(食堂)“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调度会精神,多次召开部署及调度会。从而确保“两小工程”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行动不缓。
强服务,“两小工程”满民之所需
在小澡堂方面,针对季节性缺水、冬季热水供应不足、后续维修维护等问题,各村在改造过程中对管道进行保暖处理,部分村庄加装增压泵,确保全年水压稳定,采取太阳能和电热水器共同供水,确保全年热水不断。同时根据村情,竭尽所能满足农牧民群众需求,比如针对老年群体增设木桶间,针对失能老人增设家庭沐浴间,配套洗衣机、增设洗衣服务,对行动不便人群提供助浴助洁服务,并针对“一老一小”等群体提供接送服务。
在小食堂方面,近年来,达孜区驻村办对村级厨房炊具更新换代;去年针对各村水质问题,为各村居配备净水器,保障健康用水;为每个村聘请1名厨师,确保村级食堂有效运转和厨房有烟火气,推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吃在一个锅里、干在一条心上。
强化保障,“两小工程”常用好用
“两小工程”既要建好、用好,又要常用好用。
达孜区在长效运行保障上下足功夫:针对澡堂,各村指定1名村干部或专干作为管理员,每周组织党员志愿者对澡堂进行清理、消毒和设备维护保养;针对小食堂,采取轮流帮厨、协商采购、定期打扫等方式,推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从“有的吃”到“吃得好”转变。
同时利用中小学思政课“小手拉大手”、驻村工作队“百日走村入户”、爱国卫生运动等契机,倡导勤洗浴、讲卫生,推进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制度保障方面,达孜区率先出台《达孜区东翼暖心小澡堂管理制度(试行)》,带动各乡镇、村居制定配套管理办法;在资金管理方面,达孜区构建了村集体经济为主、“为民办实事”经费和村级运转经费为辅、运营经费为补充的可持续保障模式;同时还设立“群众洗浴登记本”和“意见反馈本”,及时收集体验、优化服务,让群众的舒适感和获得感成为检验“两小工程”成效的标尺。
如今,达孜区一个个升级后的小澡堂、小厨房,正成为传递党的温暖、凝聚基层力量、倡树文明新风的温馨港湾,更多的基层农牧民正在共享家门口的幸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鹏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