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石咀村的晨雾还没散尽,王金明已经在村里的烟地边“溜达”了大半圈。30多年来,早起就下地已是王金明雷打不动的习惯,他喜欢看着烟田里那嫩绿的小苗儿长到深绿,看着它们个头一天天长高,心里就会无比欣慰,就像看着的是自己的孩子。
这几天是烤烟中耕管理的关键时节,王金明定会到烟农们的地边看看,有什么问题及时向他们指出,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纰漏。作为全镇的种烟能手,王金明觉得义不容辞。
插篮板。阮奠发摄
“你家海河边的烟今年受了点冰雹灾,这几天刚刚恢复过来,要赶紧追肥,用硝酸钾每亩3至5公斤,兑水1000公斤效果最好,赶紧弄,施完这次过一个星期再追加一次,这样烟苗的个头才赶得上大部队,到时我们就可以用无人机来给你家飞防植保了。”看到肖秋香家的烤烟长势不太好,王金明在地边拨打肖秋香的电话,不厌其烦地交代着,电话那头传来连声的道谢。
王金明今年56岁,已经在烟田里耕耘了32个年头。从在烟站打短工到自己种烟,从种烟5亩到20亩,再到如今的80亩。从第一年收入1.5万元到现在的30多万元,从个人致富先锋到乡邻共富“灯塔”,王金明心里已经有着挥之不去的“烤烟情愫”,30多年来,烤烟产业不仅让自己增了收,还带领着乡亲们通过这个产业致了富,“一生就做一件事”已成为王金明的“座右铭”。
从小因病脚上带有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活,聪明的王金明瞄准了烤烟行业。1991年考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烤烟种植技术,多年下来,王金明掌握了扎实的烤烟种植技术,1996年,王金明把家里的5亩地全种上了烤烟。
“种烟的第一年就收入了1.5万元,让我有了满满的成就感,当时一个公职人员的月收入也才400多元。”王金明回忆。
“稳扎稳打”干了八年后,王金明把烤烟面积扩大到20亩,同时也为村里想种烟的乡亲们“传经送宝”,田间地头、茶余饭后,甚至红白喜事聚会,都成了王金明的“烤烟课堂”,“向他们传授我的经验,为他们解决弄不明白的问题,就会降低他们种烟的风险,让他们少走弯路。”王金明说。
这几年,王金明把自己的烤烟面积稳定在80亩左右,每年能稳定收入30多万元。靠着种烟,王金明盖起了大房子,两个儿子大学毕业都找到了称心的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也通过种植烤烟一家家致富奔小康。
“这些年来全依赖老王的带领,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好生活,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只要给他打个电话,他总会第一时间来帮我们解决,不光是我们村,全镇的人一说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石咀村民罗石明说。
烟农在对烟田进行中耕管理。阮奠发摄
在烟叶烘烤时,有时半夜三更火候不到、机器出故障,不论多晚,只要烟农打电话,王金明都会连夜赶到,帮他们解决问题。“烘烤环节最是关键,乡亲们辛辛苦苦耕耘一年,烘烤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我不能让他们看着银子变成水。”王金明说。
32年来,王金明已累计带动娜姑镇1000多人通过种植烤烟增收,其中,有像罗石明、王开云这些追随他近20年来的“老司机”,也有对种烟技术知之甚少的“新手”,王金明都会耐心指导,尽心示范,镇上和公司组织的集中培训,他也会给烟农和技术员们授课,把他的经验和技术倾囊相授。
看着地里绿油油的烟苗,王金明觉得神清气爽,“未来的日子,我会继续种好一亩三分地,带领乡亲们致富,直到我干不动为止。”
作者:陈荣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