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3万元,婚宴9桌,烟酒加起来不到1000元,这婚结得既体面又轻松!”日前,河北省魏县边马镇罗屯村青年田宏磊的婚礼账单,如今成为该县广大农村热议的“新风范本”。然而,三年前当地彩礼普遍超过10万元,一场婚礼动辄摆席30多桌,不少家庭出现“因婚致贫”现象。这场“甜蜜减负”婚礼,正是该县婚俗改革撬动乡村文明的一个缩影。
魏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些脱贫后村庄兴起“红白事儿”相互攀比的奢靡之风。为此,该县依据当地实际,实施一系列培树乡风文明新举措,从“公益红娘”到乡村大舞台的“文化浸润”,推行“农村公墓”、“低彩礼”俭办婚事的“人情减负”,书写出移风易俗的新时代文明新风。
乡村舞台引导文明浸润:从“村规民约”到“心约俗成”
“彩礼少,心不慌,日子过好才荣光……”在沙口集镇贺祥社区的村民广场,一场“乡村大舞台”正上演着小品《彩礼风波》。800名现场观众和3万线上网友跟着剧情笑中带思,这是该县开展的120余场移风易俗活动的缩影。
“过去租大棚要3000元,现在这里免费提供音响和司仪。”在德政镇后西营村文化广场,周边的“村规民约墙”上,醒目的漫画解读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广场另一角,村民正在布置一场婚礼的场地。该村文化管理员介绍说,村里每月都有文艺活动,还免费为乡亲们“红事”“白事”提供场地、司仪、文化器材等。
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后西营村创新开展“文明积分”制度,村民参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行为可获得积分,累计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刘爱花说:“上个月我参加了两次移风易俗宣传,攒了20积分,换了袋洗衣粉”,“文明积分”制度让广大村民从“要我文明”变成“我要文明”。
文化宣传引导,“文明积分”、村规民约等制度的约束,使后西营村的文明乡风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江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面上干净’,更是‘里子文明’”,下一步该村将积极推广“地下公墓”安葬模式,扩建墓葬“共享中心”,让文明新风真正扎根乡土、惠及百姓。
“地下公墓”推动殡葬改革:文明与节地的双重破题
“刚开始村民怕坏了风水,我们党员干部带头拆了自家祖坟。”走进后西营村,村东头那片整齐的“地下公墓”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墓葬的认知。
“这是我们探索的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既满足了村民‘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又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刘江介绍说,这里地面仅保留刻有逝者姓名的小型石碑,地下则是多层骨灰存放格位,每亩土地可容纳300具骨灰盒,较传统墓葬节约土地90%以上。
后西营村是该县殡葬改革试点村之一。2021年,该村就开始谋划公益性公墓建设,起初村民顾虑重重,担心挖地建墓不符合传统习俗。而村“两委”党员干部率先拆除自家祖坟,带头将骨灰迁入地下公墓,带动了全村乡亲实施移风易俗的新型殡葬制度。
过去,该村农民办“白事”,讲究“三天流水席”,正常支出3万元左右。如今,村民统一在村民服务中心办理“白事”,吃大锅菜、不放鞭炮、不搞封建迷信,“白事”开支降至5000元以内。今年4月,村民冯向敬去世后,其亲属主动报备,在村干部全程监督下,按照“三天安葬”习俗火化安葬,下葬当天仅安排“大锅菜”招待亲友,成为十里八乡“白事”简办的典范。
据了解,如今殡葬改革工作已在该县全面展开,截至今年6月,已经建成10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完成了审批手续,实现了“节约土地、深化殡葬改革”的节地生态安葬制度。
“彩礼账本”彰显婚俗变革:低彩礼新风与公益婚恋的“双向奔赴”
“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感情,只要我们搭建好‘平台’,合理引导,低彩礼、新婚礼就会成为了农村新风尚。”为解决单身青年婚恋难题,德政镇推出了“公益红娘”志愿服务平台,后西营村组建了8人的村级“红娘团”,该村妇女主任王海娣就是其中一员,她充分发动亲戚朋友关系,先后促成6对青年喜结连理,全部按照低彩礼标准办理了婚礼。
“零彩礼嫁女,日子过得比啥都踏实!”魏城镇西南温村张路英的节俭婚礼,曾经被10多家媒体关注报道。今年3月,该县组织了“礼遇魏县·缘定梨乡”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吸引600余名单身青年参与。后西营村农民刘可纪的婚礼,选择了“旅行结婚+集体婚礼”模式,彩礼仅1万元,随礼“红包”不超过200元,新娘萌萌说“省下的钱我们作为购置婚房的首付”。
“彩礼3万元以内,婚宴不超过9桌,用烟每盒低于15元,用酒每瓶低于60元……”这组数字已经成为许多村庄操办婚礼的标准。该县农村将“彩礼不高于当地人均收入2倍”写入了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四本台账”,即红白理事会台账、道德评议会台账、彩礼标准台账和红白事办理标准台账,对婚丧事宜实行全程监管。
“党员带头拆祖坟,媒人培训签承诺,这事儿才能办扎实。”该县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重点监管“三类人员”,一是农村党员干部直接纳入《婚丧事宜管理办法》专项检查,二是婚庆公司人员要遵守《文明婚庆服务指南》,三是农村“职业媒人”都立了“档案库”。
据了解,从“乡村舞台”到“积分超市”,从“地下公墓”到“公益红娘”,该县用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推动了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2025年上半年,全县引导治理“红白事”大操大办540例,户均节约1万元以上,引导取消订婚宴209例,让广大农村家庭卸下“人情重担”,露出了轻松释怀的笑脸。
作者:崔仔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