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邮票”“电子烟”竟是新型毒品

2025-06-30 21:54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婧 作者:李婧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

海洛因、大麻、冰毒、摇头丸等都是群众熟悉的毒品类型。然而,新型毒品却很少有人了解,具有伪装性强的特征。你知道什么叫“邮票”?何为“致幻蘑菇”?瘾君子口中上头的“电子烟”有何成分?记者从各级司法机关发布的打击涉毒犯罪典型案例中选取与新型毒品相关的案件进行分析,提醒广大读者对这些披着生活用品外衣的新型毒品提高警惕。

“致幻蘑菇”是一种含有赛洛西宾和赛洛新等成分的新型毒品,短时间内可迅速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幻觉。常有不法分子把“致幻蘑菇”与普通巧克力混合,伪装成外观精美的巧克力进行贩卖,迷惑性大。

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中,关某聪明知同案人杜某波(在逃)从国外购买新型毒品“致幻蘑菇”寄回国内欲贩卖,仍然接受杜某波雇佣代其接收邮件。关某聪在签收杜某波以干货名义、申报名为坚果的快递包裹时被抓获,现场查获含有赛洛西宾及赛洛新成分的蘑菇干净重1076.5克。经鉴定,其中赛洛西宾及赛洛新成分含量约为18.5克。法院认为,关某聪已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以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毒品“邮票”就是将这种成分吸附于印有特殊图案的吸水纸上。该新型毒品极易被人体吸收,致幻性强,吸食者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并出现急性精神分裂和强烈幻觉。最高法公布的“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之一——秦某等走私、贩卖毒品案中,毒品“邮票”就是主角。2024年3月底,秦某、邓某文、张某元共谋通过某境外社交软件从境外购买新型毒品“邮票”,并通过该软件联系国内买家贩卖牟利,所得利润按比例分成。同年4月2日,邓某文通过某境外社交软件联系境外卖家购买“邮票”,秦某兑换虚拟币支付毒资。之后,境外卖家以国际邮件的方式将毒品寄出。4月16日,装有毒品的国际邮件到达重庆邮局海关。4月18日,秦某等三人为躲避侦查,通过某平台下单,由跑腿人员代为收取邮件并送往秦某指定地点。当日,公安机关从跑腿人员处查获“邮票”112张,净重1.26克。后秦某等三人先后被抓获归案。法院认为,秦某等三人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处秦某等三人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一年,并处罚金。

近年来,依托咪酯等药品被不法分子添加进电子烟流入市场,并以上头作为宣传噱头。这些药品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吸食者能产生放松或类似醉酒、眩晕的上头感觉,这种快感是传统香烟和正规电子烟无法提供的。长期吸食此类“电子烟”会产生心理依赖,吸食者为了追求快感不断加大剂量,一旦停吸就会出现焦虑、失眠、暴躁等负面情绪。

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陈某华交通肇事案中,陈某华因吸食含有依托咪酯成分的电子烟后驾车上路行驶,途中与朱某快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后逃离现场,朱某快被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陈某华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法院认为,陈某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造成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以交通肇事罪判处陈某华有期徒刑五年。

在川渝两地法院、检察院联合发布的惩治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中,也出现了“电子烟”的身影。在杨某、罗某等人贩卖毒品案中,杨某多次单独或带领同伙前往重庆市开州区联系售卖含有依托咪酯成分电子烟的卖家,购买后吸食并贩卖。2024年,四川达州警方与重庆开州警方联动侦破该案,抓获该犯罪团伙上下线共计76人,缴获依托咪酯电子烟烟油5.79公斤、烟杆8000余支。截至目前,法院已对其中32人依法判处七个月至六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

据介绍,相较于传统毒品犯罪,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制作成本低,犯罪分子普遍采取“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等非接触方式进行交易,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广大群众一定要认清新型毒品的真面目,提高警惕,远离毒品。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