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思政课,为高原少年埋下信仰的种子

2025-07-02 21:27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婉茹 作者:孙海玲

高原七月,格桑花开。当晨曦穿透云层洒在崭新的柏油路上,当食堂飘出热腾腾的营养餐香气,在海拔39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哇赛乡民族寄宿制小学里,一场以“砥砺奋发感党恩争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带领草原少年们追溯幸福生活的源头——那面始终飘扬在雪域高原的党旗。

“1921年7月23日,上海石库门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授课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打开历史长卷,从镰刀锤头的党徽象征讲到长征路上的草鞋印记,从百团大战的烽火硝烟到脱贫攻坚的雪域奇迹。

当讲到红军战士“风雨侵衣骨更硬”的长征故事时,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听到党旗上的五角星象征着人民团结一心时,教室后排的藏族少年悄悄挺直了脊梁……这场穿越百年的精神对话,激荡着少年们的心灵,让党的光辉历史在高原少年心中埋下信仰的种子。

老师的讲述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去年政府投资1000万元治理2800亩黑土滩,如今牧草长到了膝盖高;富钦村牧民家的孩子在党和政府帮扶下,20万元的先心病手术费降至2万元,父亲还在家门口的光伏岗位实现月增收2000元;折安村的牧民家庭在遭遇重病打击后,通过低保救助、临时帮扶等政策组合拳,重新燃起生活希望……一个个镌刻着党恩的鲜活案例,串联起哇赛乡去年132户家庭获得53.19万元救助的温暖图谱。当孩子们得知校园里的免费课本、每日营养餐都是党的惠民政策时,此起彼伏的感谢声汇成感恩的声浪。

“同学们,我们如何用行动回报党的关怀?”课堂互动环节,三年级的卓玛举起手:“我要把老党员讲的通电故事写进作文里!”随后的实践倡议环节,“童心向党”主题班会、校园美化行动、孤寡老人关爱计划等实践清单引发热烈响应;在“如何听党话”的讨论中,孩子们将科学家的航天梦、乡村教师的育人梦与个人理想编织成网,稚嫩的誓言里透着“强国有我”的坚定。课程接近尾声,同学们齐刷刷起立,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稚嫩的嗓音汇成洪流,激昂旋律在雪山脚下回荡,映照着少年们滚烫的赤子心。

下课铃声响起,夕阳为校园的五星红旗镀上金边。孩子们列队走过新修的柏油路,校服上的红领巾与远处草原上的红旗交相辉映。这堂思政课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雪域少年心中的家国情怀,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随着高原的风,吹向每一个正在拔节生长的青春梦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