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度新时代全国农学教材工作交流会举行

2025-07-04 09:00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黄中钜 作者:李丽颖

6月28日,由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农学教材研究)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安徽农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度新时代全国农学教材工作交流会举行,来自全国近40所农林院校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万龙介绍,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农学教材研究)于2024年11月由教育部批复。他表示,基地设在中国农业大学,既是对学校以往教材建设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学校未来教材建设工作的鞭策和激励。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服务国家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重大战略,以“一库四平台”建设为抓手,团结全国涉农高校与专家,建设涉农教材与教参资源数据库、搭建涉农教材体系理论研究平台、搭建全国性涉农教材交流平台、搭建教材管理决策咨询服务平台,为高等学校农学教材研究提供有力支撑,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会议进行了基地课题发布、规划教材征集、中国农业大学云享数字化教材发布启动仪式。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江海洋表示,农学教材建设对人才培养、农业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社长董夫才回顾了出版社在农学教材出版领域的深耕成果,展望了数字化、特色化出版新路径。

在主旨报告环节,广西大学副校长冯家勋,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步高,中国人民大学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谭松涛,北京理工大学高等学校国防专业教材研究基地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樊红亮相继作了报告。冯家勋以“立足区域特色建设优质农林教材”为题,分享广西大学在挖掘区域农业资源、打造特色教材的宝贵经验。李步高从当下课程体系面临的形势切入,从新生态、新发展、新体系和新方向4个方面介绍了课程教材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创新举措。谭松涛、樊红亮分别从经济学教材原创性构建、国防专业教材基地建设实践切入,分享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经验和思考。

会议精心设计了校长圆桌论坛环节,8位涉农高校副校长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应该聚焦哪些能力?”等议题展开思辨。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对教师、学生、高校管理服务人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可能引发新的教育公平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数智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甄别能力、自我发现能力等能力愈发重要。学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要及时调整,人工智能教育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系列人工智能选修课程和通识课程,人才培养要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会上,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学通报、华中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多家单位专家学者相继作了专题报告。报告围绕教材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教材研究与思考、本科教学运行精细化管理、新农科人才培养、期刊服务农学教材体系建设的策略与路径、新形态农学教材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会上还举办了高等学校农学精品教材展,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以来涉农专业教材建设的新成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