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荔枝“保鲜密码”

2025-07-04 12:53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吕璐芳 作者:侯雅洁 丁乐坤

荔枝,古人称之“离枝”。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诗:“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古人的诗句阐释了荔枝保鲜的困难,在没有冷链系统的唐朝,若想在古代长安吃到一颗产自岭南的荔枝,可真不是一件易事。

时移世易,吃上新鲜的荔枝在如今早已不是难事。得益于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今广东的荔枝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新鲜的状态从田头送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那么,如今荔枝保鲜有何妙招?从产地运往销地要闯过几道关?近日,记者来到广东荔枝主产区一探究竟。

第一招:田头预冷锁鲜

清晨,枝头的露珠还未消散,高州市观铃村荔农苏高爱便背着箩筐,向果林深处走去。“摘荔枝要赶早,一来早上没那么热,二来赶白天的快递,能尽快送到消费者手中。”苏高爱边摘边说道。随着周边荔农陆续采摘,地上很快摆满了四五十筐荔枝。

果蔬“最先一公里”的损耗,一直是农产品上行的“拦路虎”。过去,受限于冷链保鲜条件,面对大量从田头摘下的荔枝,荔农们大多只能用冰块、湿布等“土办法”降温。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果蔬产品在“最先一公里”的损耗率高达15%-25%,相当于在农民手中还没卖出去,就烂掉了15%-25%。

“荔枝保鲜,关键在于从源头预冷,越快越好。”荔枝收购商朱焱宗大学毕业后回乡种植荔枝,每到荔枝上市季,保鲜便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荔枝是热带水果,又在夏天成熟,刚摘下来时都带着‘田头热’,表皮极易褐变和失水,存放难度大、保鲜周期也短。”

田头移动冷库解了朱焱宗的燃眉之急。说话间,朱焱宗熟练地开着冷链运输车来到果林旁,将荔农们刚采摘的荔枝迅速装车。“开着冷链车可以到处调果,避免荔枝在田头长时间高温。更关键的是,经过预冷处理后,荔枝的品质更好更稳定,储藏时限可以延长2-4倍,物流损耗也能大大降低。”荔枝上市高峰期,朱焱宗开着冷链车每天往返果林三四趟,从田头到分拣车间,最快仅需五六分钟。

早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同年,广东省在全省建设集仓储保鲜、加工包装、直播电商、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十大功能于一体的田头智慧小站。

“所谓田头智慧小站,就是通过田头预冷,把刚刚采摘的瓜果蔬菜迅速降到休眠温度,达到保鲜储藏的作用。”高州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梁子胜介绍,目前,高州已建设三类田头小站,其中A类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冷链仓储500立方米以上;B类小站占地200平方米以上,冷链仓储100立方米以上;C类则是升级版的冷链运输车,可以灵活移动到山间地头,果蔬采收后即入库冷藏。

如今,田头小站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田头智慧小站荔枝数据中心,买卖价格、销售去向、采摘时机等信息可在数字大屏实时显示,能够有效消除产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让农户和企业在田头就能“掌握”大市场。

第二招:冷库智控保鲜

上午九点,一箱箱青红相间的妃子笑被送到了小蜂嗡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将荔枝卸下,将新鲜采摘的荔枝拉进预冷加工车间。

此时室外的气温已超过35摄氏度,车间里的温度始终稳定在15-20摄氏度之间,工人们身着一身薄外套,忙着将送来的荔枝进行清洗、分拣。“主要是看颜色和大小,把品相不佳的果挑出来。”一位女工解释道。

箱体翻转后,箱子里的妃子笑准确地落入清水,经过清洗之后,工人们将荔枝放置在3-5度的冰水里进行预冷保鲜。“通常我们采用冷库预冷和冰水预冷的方式对荔枝进行降温,预冷保鲜可以锁住荔枝的鲜,客户都说和树上刚摘下来没区别。”小蜂嗡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其超说。

为了使不同品种的荔枝发挥出最佳风味,冷库通常采用不同的预冷方式。“妃子笑的外壳比较厚,所以主要使用冰水预冷;像桂味、白糖罂等红果类产品,通常使用压差预冷技术,以保证果品的原汁原味。”黄其超介绍。

作为保鲜的“杀手锏”,目前该公司拥有8座冷库,其中2座采用压差预冷技术。“压差预冷是我们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保鲜技术,可以让荔枝快速降温。传统冷库要用8-9个小时预冷,压差预冷在两至三小时内就能让果心温度降到0-5摄氏度,这时再把荔枝送到恒温车间打包,果子的状态就会比较稳定,风味和新鲜度也会更好。”黄其超说。

推开压差预冷库房大门,迎面感受到的是更为强劲的冷气。眼前,新入库的荔枝经过重新装筐,被码放得整整齐齐,每一筐荔枝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塑料膜。筐体上方,一台大型风扇正持续运转,将冷气匀速地吹向下方。“这台风扇的作用是将冷风均匀流经每一层荔枝的缝隙,从而实现快速冷却;覆盖的塑料膜是保湿的关键,可以减少水分流失。”黄其超在一旁解释。

经过气泡清洗杀菌和预冷后的荔枝,即将接受下一步标准化处理。荔枝被送入图像识别和光谱分析检测系统,根据果实大小、色泽、形状等进行精准分拣分级。

在中控台电脑屏幕上,记者看到了工作人员设定的标准。以27、32、35为最大直径标准区分大小果,每颗果除了被测量尺寸,检测重量外,还会标上表皮成色,如“红、绿”等。中控台还可以检测分选速度、间隔速度、等级个数、装箱量等,真正实现全自动化的分拣。

“智能化分拣,能够提升荔枝的标准化水平。针对不同的销售渠道,我们供应的荔枝标准也不同,更有利于打造荔枝的品牌和口碑。”黄其超说。

第三招:全程冷链护鲜

“鲜嫩多汁,甜度爆表!现在下单,新鲜直达!”直播间的屏幕前,主播们正热情地介绍着荔枝。曾经“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岭南佳果,如今只需轻点屏幕便能一键送达。

“以前老一辈都是用拖拉机拉着卖荔枝鲜果,只能卖到广东本地市场。”作为地地道道的高州人,何辉亮见证了父辈卖荔枝鲜果的艰辛。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2014年,何辉亮开始尝试在网上卖荔枝。

“现在电商兴起,市场对荔枝品质和售后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何辉亮愈发感受到,荔枝要“走”得远,路上保鲜很重要。“先在泡沫箱里放上两三个冰袋,铺上保鲜袋,把预冷后的荔枝小心装进去,袋口扎紧,盖上泡沫箱盖,封好边,最后套上纸箱、贴上快递单。”何辉亮边装箱边介绍,“保鲜袋也有讲究,现在使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持荔枝的新鲜度和口感。”

打包的冷库旁,就是快递揽收点。为了让荔枝又快又新鲜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快递公司在产区设立了众多揽收点,并设置了专门的荔枝分拣线,确保荔枝能够快速中转。抵达目的地城市后,荔枝会立即进入冷藏储存环节,最终由快递员送至消费者手中,全程保障荔枝的新鲜度。

“产地预冷+全程冷链”的模式,有效降低了“最先一公里”的损耗。“有了冷链物流,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荔枝的口感,减少了电商销售中的售后问题。‘电商+冷链’的模式也扩大了荔枝的销售半径,省外基本是隔天到,最远的新疆也能在48小时内到达。”何辉亮说。

为了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新鲜荔枝,更多“黑科技”还在涌现。“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让荔枝实现‘超长待机’,能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瞬间冷冻新鲜荔枝,让荔枝停止呼吸和霉素反应,可以锁住果实的原始色泽与风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戴凡炜介绍,采用该技术冻眠一年的荔枝解冻后,外观与鲜果没有显著差异,糖类、多酚和有机酸等营养成分保持在80%以上。

冻眠技术真正让荔枝实现“时空跨越”。“冻眠荔枝打破了季节性销售的限制,实现了荔枝错峰上市、反季销售,填补了国内秋冬季荔枝市场的空白。”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介绍,该企业近年来运用冻眠锁鲜技术,现已将荔枝出口扩展至南美、中东和俄罗斯等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侯雅洁 丁乐坤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