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近郊盐碱地变成吨粮田——天津探索高标准农田质效提升新路径

2025-07-08 17:18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袁雅茹 作者:林单丹 李清新

近日,走进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青光村,千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新栽的水稻秧苗郁郁青青,长势良好。

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引不进水,压不了盐,种地没账算。”青光村种植大户、一禾家庭农场负责人于航回忆道。2022年青光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田块,畅通排灌沟渠,旱田改水田,围绕农田“做文章”,开展特色种养、农旅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于航也抓住机会,开始在平整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上,种粮食、开展稻蟹种养。“地里排灌方便,盐碱能很快洗出去,地越养越好,稻蟹种养每亩产值在2000元以上,单季水稻亩产1200—1500斤/亩,我们农民实实在在受益喽!”于航告诉记者,明年他打算尝试开展稻麦轮作,实现两季“吨粮”,提高每亩土地的综合效益

于航所经历的青光村的嬗变,在天津市并非个例,天津市境内约35%的耕地是滨海盐碱地,农业生产对灌溉水源依赖高。近年来,天津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统筹整合多元化涉农资金项目,发挥集成效应,借力国企平台优势探索出都市近郊区农用地提质增效新路径,全面推进土地资源的高质量利用。如今,翻开天津的“丰收账本”,一组数字映入眼帘:409.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334万亩已蜕变为“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相通”的高产良田,占比82%——相当于每十垄地,八垄是高标准农田;盐碱地亩产从“望天收”跃升至“吨粮田”,渤海湾畔的“碱窝窝”真正“开了花”。

多元化投入,破解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海河“23·7”洪水退去后,天津多个地区的农田高标升级重建的倒计时就已开启。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的泵站,开始哗哗地“吐水”,东丽区华明街2.2万亩新田也开始披上绿装。天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超常规的力度和速度,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的加速度。

这些“快”的背后,是三个关键词:“专班攻坚”,天津开启市级专班直插一线,提级管理,抓进度、盯质量;“绿色通道”,打破部门壁垒,要素保障协同发力;“并联推进”提速审批效率,2024年3月底全面开工,较原计划提前3个月,为年底全面完工奠定基础。

为了破解高标准农田资金建设不足难题,天津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形成了“国债打底、社会添柴、金融加码”的投入建设模式。去年,天津完成40万亩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利设施灌区改造、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等有效衔接,打造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以盐碱地专项调查为基础,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推进盐碱耕地有效治理模式,综合采取疏浚田间沟渠、配套灌溉设施、土壤改良、秸秆还田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推动社会资本与金融工具“锦上添花”,东丽区依托天津市国源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在2023年自筹资金1.1亿元基础上2024年再自筹1283万元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两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实现亩均投入达7600余元,投入水平位居全市首位。

保险托底,天津市2024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实施建管保险工作,公开遴选了6家保险机构成立共保体组成“风险防护网”,覆盖工程质量、管护运维、自然灾害三重风险,其中质量保险期限最长达8年,是全国首个实现建管保险全覆盖的省市。“按工程设施造价的一定比例给高标准农田投上三种保险。”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徐廷民展开保险账本: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40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保险,分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管护保险(IDI附加险)和财产一切险。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天津市引入保险机制,全程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法人监督和后期管护。“保险不仅仅是简单赔付,还是全过程的监督保障工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宋科介绍,施工期间,第三方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服务机构(TIS)会全过程监管,并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确保“每一分钱都砸在质量上”;在建后管护上,保险共保体每半年巡检一次,有问题随时通过市级维修平台,并启动理赔程序。

金融工具、保险工具“滴灌”到田,破“政府兜底”惯性,通过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吸引社会资本“敢投会投”,提高工程质量和标准。

正如武清区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农户所言:“现在浇地,泵站一开,手机一点,保险兜着——这田,种得踏实!”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永和村高标准农田里,新修的防渗水渠正在为水稻秧苗灌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摄

系统化改造,硬件软件双提升

站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永和村的田埂上,近3000亩高标准农田里,稻田如绿色棋盘般规整,硬化渠系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虫情、苗情、墒情、气象等检测设备实时将数据传回控制中心。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雨天涝、晴天碱”的盐碱化低产田,如今却成了亩产千斤的“小站稻”基地。

“以前这地,灌水难、排水慢,盐碱重,种啥都费劲。”永和村种粮大户王洪健蹲在田边,抓起一把土搓了搓,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地平整了,水渠通了,暗管排盐,土壤也改良了,我都种优质稻了!”

永和村的这片地,曾是典型的“三低田”,土地利用效率低、灌排效率低、粮食产量低。田块零散,道路坑洼,泵站不足,灌水渠道多为土质,杂草丛生,灌排效率极低。加之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农户种地“费水、费电、费时”。“以前农忙时,为灌水得排队,水渠跑冒滴漏,一半水浪费了。”王洪健回忆,“赶上大雨,排水不畅,庄稼泡水里;天一晴,盐碱返上来,苗都蔫了;土路土沟,下地更是一身脏。”

2023年,永和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多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造:土地整合——填埋废弃坑塘,平整零散田块,新增耕地700余亩;灌排升级——硬化渠道、配套泵站,灌溉用水效率提升至75%;盐碱治理——铺设排盐暗管,施用腐殖酸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0%;智慧赋能——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墒情、虫情实时监控。

“现在水闸一开,水直接到田里;暗管排盐,土壤不板结,缓秧时间提前10天,成功活率90%以上;施肥效率大大提升,种地省心多了!”王洪健说,去年试种优质“小站稻”,亩产跃至1400余斤,新增的耕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比过去多收获490余吨水稻。

近些年,东丽区以规划为引领,加强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素集聚效应,探索“非建设空间”精细管理。2023年,创新编制《农林空间详细规划》,将国土空间管理拓展至农业、林业等非建设空间,划定49个规划单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永和村是首个试点,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提升了耕地质量,又优化了乡村空间。”东丽区农业农村委农业管理科科长张伟介绍,2023年以来该区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2万亩,新增了耕地约1500亩。

徐廷民介绍,近年来天津市积极探索盐碱耕地治理方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疏浚田间沟渠、配套灌溉设施,促进田块排盐沥碱,降低耕地盐渍化。同时,综合采取土壤改良、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农技农艺措施,提升耕地地力,全市平均耕地质量提高了近1个等级。“现在连片地少的也有20多亩,农机下去播种和收割都很快,10天收完3千亩,这就咱农民的获得感。”望着绿油油的稻田,王洪健信心满满,“今年还要试种新品种,明年还要进行冬小麦和晚稻连作,亩产争取破吨!”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像永和村这样,如今在天津近郊区,一块块盐碱耕地从“望天收”变成“吨粮田”,渤海湾畔的“碱窝窝”真正“开了花,结了果”。

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麦收。于航 摄

规模化经营,使用管护齐发力

“三夏时节,在武清区大碱厂镇千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一行行玉米苗吐出青绿,地里精准铺设的水肥一体化管道,正细密地为玉米植株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地头上苗情、虫情、土壤墒情、气象预警监测设备应有尽有。

“打开手机,土壤、作物、气象信息,一目了然,再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就可以精准、科学地为作物灌溉、补肥,实现智慧灌溉、科学种田!”天津保农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红侠,正是这片农田的管理人员,她告诉记者,“做了高标准农田项目以后,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效率大大提升,无人机飞防作业效率提高了20%,小麦、玉米无论是播种还是长势,都比较好,节约人工成本超四成,粮食亩均产量提高了10%-15%。”

武清区大碱厂镇创建的智慧农田技术示范片区,结合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的智能化、信息化农业节水展示和实验需求,构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方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在硬件设施上,通过整改建骨干渠道,合理搭配地表水,保证水源到田。同时,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备,完善电力系统,实现农作物按需用水,精准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软件设施上,引入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灌溉、科学决策。

企业作为高标准农田的共同建设方,又是农田使用方,不仅能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更能为后期农田的使用,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同时也为后期管护责任的落实,提供了保障。

“在手机上,不仅有苗情墒情等信息,还可以对高标准农田一键报修。”刘红侠向记者介绍。

天津东丽区华明镇的高标准农田灌溉设备。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摄

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才能让每一寸土地长效发挥作用,让每一亩耕地在用养结合中,产出更多的丰收粮。天津市通过综合采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农田科技等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措施,农田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有力夯实粮食增产基础保障,进一步促进种粮农民稳步增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李清新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