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山区连绵的丘陵上,一棵棵梅树结出的梅果,经过精深加工,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这枚承载着三千年中华饮食文化的青梅,如今在联结农户、科技赋能下,串起了一条从枝头到全球市场的产业链,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强劲引擎。
小青梅带动百万农民收益
安徽溜溜果园产业园内,一颗颗青梅经过现代化生产线,快速转化为高品质产品,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果农,是这条产业链的坚实基础。通过“保价收购”协议,果农们吃下了“定心丸”。种植大户吴诚然对此深有体会,他的600亩梅林在企业提供的优质种苗与专家技术护航下,于2023年陆续开始挂果。
“保价收购让我们对收益充满信心。”吴诚然说。除了种植大户,一些村集体和企业合作种植梅树。“采摘季,采摘员一天有150元到200元的工资;产生收益后,村民还能获得分红。”溜溜果园董事长杨帆介绍,“以前,这里是矿山,污染比较严重,现在这边种满了梅树。不仅环境变好了,农户收入也增加了。”
如何联农带农?杨帆告诉记者,企业免费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并联合农科院专家,手把手传授种植、剪枝技术,确保源头品质;引导生态种植,鼓励农户施用有机肥、农家肥,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减少土壤板结,提升梅果安全与风味;梅果丰收期,在每个村庄设立收购点,彻底砍掉层层中间环节,现金直接给到农户手中,果子实现“田头直达工厂”。杨帆说:“每年青梅丰收时,工厂门前的运输车都会排成长龙。我们每天可以加工超千吨的青梅,一辆货车装5吨到10吨果子,算起来不得有几百辆运输车呀!”
果农们的收益如何?杨帆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白账:一亩地约40棵树,正常年景单棵树产果约一百斤,亩收益可达万元。去年是欠收年,安徽地区青梅收购价提升至10元每公斤;今年是丰年,安徽地区青梅的收购价为5元每公斤,最大限度保障农户利益。
芜湖市繁昌区委常委、副区长濮思廷表示,繁昌区将继续深入青梅产业发展,“加大青梅种植补贴,全力打造‘中国梅’食品原料基地和梅旅融合示范区。”该区已出台《加快青梅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扩大青梅种植,截至2024年,区财政兑现奖补资金1700余万元。此外,投资7000万元,高标准改造提升青梅大道,并申报“特色产业+金融+科技”政策项目,争取1000万元支持青梅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安徽省已有6市、14县推广种植青梅5万亩。全国层面,据统计,青梅种植已形成华东、华南、西南三大产业带,覆盖浙江、安徽、江苏、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四川等8省份约万个乡村。相关果品加工企业正积极布局,目标带动种植梅树百万亩,惠及百万农户。
科技赋能果品焕新升级
一颗看似普通的青梅,背后凝聚着强大的科技力量。科技创新正悄然重塑着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让传统果品焕发新生,惠及种植者,也让消费者品尝到口感更佳的青梅。
溜溜果园集团与南京农业大学在青梅品种研发之初,便前瞻性地布局一二三产融合。他们共同选育的溜溜梅1号和溜溜梅2号新品种,其梅花不仅极具观赏价值,结的果子更适宜精深加工。自2021年以来,这两个品种已相继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种苗培育为后续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青梅从单一农产品跃升为融合农业、工业与休闲观光的多元化载体。
近年来,合肥市在AI领域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在青梅加工环节,人工智能大显身手。溜溜果园集团与当地两家科技企业联合,研发的AI智能色选设备能快速分拣出大小、色泽、表皮符合标准的果子,保证原料符合标准。剔除果核曾是青梅加工中的费时环节。如今,通过与国际伙伴合作,引入先进的AI果核检测设备,运用生物指纹识别技术有效识别果核及异物,将果核快速剔除,确保果核无残留,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果肉利用率,也让青梅的口感更佳,消费者吃起来更方便。此外,利用AI视觉定位包装机,确保每包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如今,AI技术渗透入果品加工的多个环节。不仅如此,相关技术还能快速、准确地分拣出青梅的水分含量与糖度,基于检测出的精确数据,青梅进入不同的“定制化”加工流程。甜酸比例完美、风味口感俱佳的优质青梅,无需额外修饰,直接采用先进工艺制成“零添加”健康零食,锁住天然本味。其余青梅则依据其特性,被加工成果泥、果酱等形态,应用于烘焙馅料、饮品调配、复合调味品等领域,与其他产品进行创意“复配”,可以提升整体风味层次,有效消化不同规格原料,最大化原料价值。“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各科研院校合作,建立青梅产业研究院,2023年成立科研中心,有力推进青梅产业精深加工和健康食品品类科研开发,有效推动青梅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安徽青梅龙头企业负责人宁鹏飞介绍道。
一颗小青梅的蜕变之旅,是科技深度赋能传统农产品的生动缩影。从智慧育种,到AI分选、智能去核、糖度分级定制加工,科技的力量正让青梅产业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价值。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晓乾 杨丹丹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