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扎实推进农机报废更新
甘肃省金塔县开展上门回收服务,古城乡农民现场办手续、领补贴。 屈龙英 摄
谈起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古城乡古城村七组农户付军华满是感激:“这项政策相当好,如果没有这项政策,我的四轮拖拉机只能当废铁卖七八百块钱,现在能拿到报废补贴金额3850元。”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这股持续性的惠农春风正吹拂在全国各地,与付军华一样享受到补贴的农户越来越多,同时,政策也拉动了农机消费,优化我国农机结构。
近年来,甘肃省组织实施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专项行动,加力扩范围、提标准、疏堵点、优服务,报废机具、补贴资金、受益群众数量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甘肃省报废机具数量、报废资金总量分别是上年的42倍、8.2倍,资金兑付率达到99.98%。2025年甘肃省已下达补贴资金约1.03亿元,申请报废机具6万台,申请报废资金约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9%、11%、1.35%。甘肃省是怎么做的呢?
对无铭牌信息机具编号,让农户顺利拿到补贴
对于农机报废更新工作,甘肃省转变工作方式,由部门推动升级为政府推动,由分管领导抓升级为主要领导抓,由单部门组织实施升级为多部门联合推动。建立会商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等紧密配合,及时会商衔接,打通政策堵点和卡点,合力推进需求测算、资金安排、日常调度、数据共享、调剂兑付等工作。
摸清老旧农机底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政策宣传全覆盖到农户、机主,政策知晓率持续提升。各乡镇充分利用镇村干部会议宣传,各农机企业充分发挥政策与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为新购机户宣讲报废更新政策。在此过程中,甘肃省及时研究解决落实政策中各地反映的共性问题,汇总印发政策解释说明,指导各地精准落实政策。
“我们发现,十几年前的老旧农机因机器磨损、铭牌损毁,旧机上无法查找铭牌信息,导致这些机具无法报废。”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表示。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率先在全国为无铭牌信息机具设置编号,铭牌信息缺失的机具按照《无铭牌报废机具编号样式示例参考表》编号,喷涂在机身上,回收企业核对机主和报废农机的信息,拍摄机主与整机的合影、机具铭牌等照片,为报废提供依据,就这样,大量无法报废的旧机得以受理,让农户顺利拿到报废更新补贴。
在具体操作中,针对铭牌信息缺失的报废机具,强化信息关联印证,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突出实物配置参数测定判断,信息缺失的由县区研判后编号登记。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机管理及监理人员对回收机具的真实性、唯一性、一致性、完整性进行核查,确保系统录入的报废机具信息与补贴额一览表相应档次及补贴额相符。
“报废拆解企业在无铭牌农机上喷上唯一的编号,在这个过程中,有专门的农机工作人员盯着。拆前、拆中、拆后都要上传照片。”敦煌市农机中心主任田建军表示。
无铭牌信息机具编号的做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因为种的地多,我买的播种机已经看不到铭牌号,后来,报废拆解企业帮我在机身上打了编号,顺利拿到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明年春天我准备再买一台全新的播种机。”金塔县农户石发林告诉记者。
优化便民服务,加快资金兑付
距离付军华家一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农机报废更新回收点。由于报废的四轮拖拉机还能开得动,他自己开着车便去回收点进行报废。但是,对于家住金塔镇五星村的农户孙虎来说,回收点可就远了,从家到回收点大概五六十公里。去年,他报废了两台老式拖拉机,由于拖拉机已经完全报废,他找了一辆拖车,路费五六百块钱。“报废的同时,我还买了一辆新的拖拉机,两台机具拿到1万多块钱的补贴额。虽然路途远,但还是划算的。”孙虎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距离远,运输难、运费贵是影响农户开展报废更新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甘肃省组织企业上门回收,为解决机主拉运报废机具不方便、不安全和报废成本增加的问题,各地将服务窗口前移,分片区、分乡镇集中开展回收服务,现场回收旧机、办理牌证注销、支付报废残值、拖运报废机具。鼓励采取回收、注销、拆解、补贴“一站式”服务,网上办理等便民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金塔县提出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引导企业做好手续代办、上门回收等服务,群众在报废全过程中仅需在上门回收时提供身份证、社保卡,签署回收确认表和机具来源承诺书,其余手续全部由金塔县农机服务中心和企业代办,最大程度方便老百姓报废农机。
武威市凉州区组织回收企业在谢河镇、金河镇、西营镇、永丰镇等乡镇开展集中回收上门活动,农机推广站干部现场办理报废资料录入、审核等程序,“一站式”服务的方式,让老百姓最多跑一趟就可完成全部流程,激发了农户的报废热情。
“以前报废补贴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拆解后才能审核完补贴手续,过程又慢又长,一般需要4个月才能拿到补贴。”刘文武表示。
甘肃省创新将回收与拆解环节分开,明确拆解不作为补贴办理的前置条件,允许根据实际将报废回收环节与拆解环节分开,报废补贴申请不受拆解环节影响。回收与拆解环节分开后,农户15天就可以拿到补贴。拆解的责任落到回收企业身上,只要年度内拆解并上传图片、视频资料即可。
为提升办事效率,让老百姓及时拿到补贴,甘肃省拓展申请渠道,及时发布政策咨询与投诉受理电话,将报废更新、购置补贴2个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甘快办”系统互联互通。允许回收企业、监理机构、补贴部门同步在线受理,让机主一次完成报废补贴申办。优化办理流程,升级报废申办系统,增加国债资金、财政资金和报废并更新补贴资金栏目设置。
此外,将公示期缩短至3天,线上公示与线下补贴审批同步开展。甘肃省规定,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与财政、审计、银行、乡镇密切配合,加快“一卡通”信息录入审核、补贴款审签、拨付发放等流程。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应于2个工作日内完成补贴申请受理,3个工作日内完成机具核验,在公示完成后2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门提交资金兑付申请与有关材料。县级财政部门对农业农村部门提交的资金兑付申请,应于5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向符合要求的补贴对象“一卡通”账户或对公账户兑付资金。
敦煌市通过实行线上电话请示与线下签字审批“两条腿”走路,推动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单位“一条龙”完成补贴资金申报审批流程,有效提高了补贴审核效率。同时,落实小批量多频次要求,加强与银行对接,确保第一时间完成报废补贴国债资金兑付任务,让农机户、合作社及时享受到惠农富民政策红利。
把好每一道关口,让政策真正惠民心
针对各地农机回收拆解企业数量少的问题,甘肃省布局回收网点,将回收企业由省市县三级审核下放至县级审核确定,鼓励更多的农机生产、经销、维修企业参与,引导具备拆解资质的企业与回收网点企业合作,回收网点数量增加近1倍。
公布回收企业。拟从事老旧农机回收拆解的企业应自愿向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对其回收拆解场地、拆解设备设施、内控监销及信息管理设备、报废档案制度等进行审核公示。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汇总辖区回收企业名录,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查,没有符合条件回收企业的市县可与相邻市县协调确定。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应与回收企业签订农机回收拆解承诺书,明确参与农机报废更新工作的责任和义务,防范政策实施风险。
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管,严把企业回收拆解关口。加强对回收拆解企业资质条件的审查和管理,严格报废拆解全流程与各环节监管,督促企业及时兑付机具残值,上传报废拆解图片和视频资料。
严把机具核验关口。对报废机具“不落一台”“逐台核验”,严厉打击信息造假,一机多报、以小充大、单机多补、废件拼机等骗补套补行为,严防“回收中介”成为报废补贴对象,杜绝报废机具未注销存在“僵尸牌证”。农机回收企业按照“一机一档”要求建立报废机具档案,严防出现回收机具不拆解、假报废及流入二手车市场等违规行为发生。
加大抽查检查力度。各地农机部门通过定期调取回收企业视频监控、现场抽查企业档案台账等方式,加大报废机具核验检查力度,对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确保政策规范高效实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建玲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