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莲花县:富民产业带动脱贫群众“双力促双富”

2025-07-15 13:10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葛羚羚 作者:张振中

今年2月,江西盛康莲花白鹅产业发展公司和重庆荣昌区签订了1个亿的“卤鹅”供应订单,如此优质的肉鹅供应,为荣昌“卤鹅”火爆全国埋下了漂亮的伏笔。在单品单笔单价“三单”都突破历史高点的背后,崛起的是一个强劲的乡村白鹅产业,今年以来该产业带动了江西莲花县全县156户脱贫户年增收3600元以上。

今年1月,神泉乡模背村为就业农户发放了2024年度最后一笔工资,至此,仅发放去年年工资就达700多万元。在年工资收入创下新高的背后,是全村“四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藠头等四大产业让受益农户、脱贫群众年平均工资分别超过3万元、2万元。

今年五一前夕,来自深圳的一个团队慕名来到了莲花县沿背村,实地探访“并蒂莲花”(“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夫妇归乡助农)的感人故事。依托甘祖昌干部管理学院(中组部备案管理的全国党性教育基地之一),发展乡村民宿,带动9户脱贫户高峰期月收纯利润9000余元。

无论是一只白鹅的火爆、一亩藠头的丰收、还是一户乡宿的走俏,都是昔日国家级贫困县莲花县以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增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

双力(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促进了双富(带动脱贫群众和脱贫乡村共同富裕)。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年,盛夏时节,记者专程到莲花县探访“双力促双富”的创新实践。

莲花白鹅产业带头人李桂翔(右)和脱贫户(左)在养殖白鹅

增强内生动力 让脱贫群众想致富

甘祖昌系共和国开国将军、新疆军区原后勤部部长,他的童年是在沿背村度过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整个村庄都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68年前,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沿背村做起了农民,带领乡亲修水库、建电站、兴农业,造福十里八乡,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农民将军”。

1986年,甘祖晶弥留之际,他交代老伴龚全珍:“领了工资,买了化肥农药,送给……贫困户……支援农业建设……”甘祖昌留下了这句遗言。他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农村建设上。龚全珍继续丈夫未竟的事业,长期投身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并蒂莲花”扶贫支农的故事激励着沿背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2017年沿背村脱贫。摘帽后的沿背村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极其关键。

在即将进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24年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

增强内生动力,这让沿背村找到了有效衔接的良方。五年过渡期初期,依托设在村里的甘祖昌干部管理学院,沿背村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受益于红色培训。村里合作社和甘祖昌干部管理学院形成了合作关系(按每人145元/天结算),村里将培训学员分配到相关农户民宿家里吃住,按照每人120元/天的费用支付给相应农户,民宿农户可以获得每人45元/天左右的纯利润。

这样的分配式增收显然更多属于外部助力,如何完成从提供外部助力到增强内生动力的转变,这对沿背村至关重要。沿背村党总支书记苏根林决定带动农户特别是脱贫户走红色旅游发展之路。近年来,苏根林带着谢金生等脱贫户主动走出去,到湖南韶山等地对接旅行社,将更多游客引流到沿背村。

游客越来越多,谢金生等脱贫户建议组建大巴车队,于是村里吸纳12户脱贫户将每户创业贷款资金10万元投入到大巴车队组建。脱贫户不承担任何风险,除每年可获得红利18000元之外,在红色旅游高峰年还能挣取高达18万元/年的营业收入。

游客来了,如让游客沉浸式地待下来,除了在“食、住、行、游、购”做活文章之外,沿背村还带动村民特别是脱贫户在“娱、学”上下功夫。农民自发自编自导自演了采茶剧《并蒂莲花》,将甘祖昌夫妻励志建功家乡、改变农村面貌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越来越多的单位组织职工、学生在这里旅行研学,许多高校将沿背村作为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记者采访当天,就有5个高校的学生在此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截至目前,《并蒂莲花》已经演出了1200多场次,创收360多万元。

脱贫户内生动力增长了,全村发展劲头提振了。2024年,沿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230万元,全村人均农民可支配性收入达19000余元。

提升发展能力 让脱贫群众能致富

农业农村部《意见》提出,指导脱贫县因地制宜选准县域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鼓励符合条件的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参与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富县必先富民,富民必先富能。”莲花县副县长张结刚说,一个县、一个脱贫户富裕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能力的富足。通过培育富民产业提升农户发展能力,这既是萍乡市委市政府交给莲花县的新课题,也是莲花县的新实践。

2023年以来,莲花县大力发展“一头牛、一粒米、一朵花、一道菜、一条龙、一山宝”的“六个一”主导产业,配套了一系列产业奖补政策。莲花县围绕“六个一”产业发展,结合县域资源禀赋,制定了《莲花县农业产业振兴实施方案》,重点扶持种植业和养殖业,鼓励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奖补,年均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7748人次,发放产业补贴625.2万元。

在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方面,莲花县做起了“一粒米”的文章。水稻产业是莲花县的主导农业产业,为了提升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莲花县不断培育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脱贫群众的紧密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江西吉内得实业有限公司与脱贫群众结成帮扶关系,建立产业帮扶机制,实现“造血”功能。2024年该公司实施富硒有机优质水稻订单面积40000亩,带动脱贫农户19户,亩均增收220元。

产业发展、良种先行。脱贫村模背村是莲花县制种面积最大的种业大村。在村“两委”的引导下,膜背村脱贫群众改变“要我富”观念、以技能提升带动增收致富,让农民端上手艺的“碗”、吃上技术的“饭”、挣到工匠的“钱”。脱贫户彭中文偶尔在外打零工,脱了贫但未致富。一心想致富的他主动向专家请教制种技术,从2022年起发展了300多亩制种,2023年又采购了农机,掌握了全种机械化制种技术,一年纯收入达18万元。

在莲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瑜看来,模背村的产业示范产生了双带动作用。郭瑜介绍,一方面,一个能人带动一群能人学技致富,如提升了发展能力的彭中文又带动彭小勇等脱贫户从事制种产业;另一方面,一个产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带动脱贫乡村迈向共富,如模背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了藠头产业、纯净水产业、槟榔产业,形成了大食品产业集群。模背一餐饭、吸引一方人。“饭前吃点模背产槟榔。饭中呷的是模背米、吃的是藠头菜,饭后喝点模背水,一餐饭都离不开我们模背。”模背村党支部书记彭志虎如此形象地说。

莲花白鹅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莲花县倾力发展这一特色农业产业。在江西盛康莲花白鹅产业发展公司的示范带动和技术传授下,越来越多的脱贫户学会了“养品质鹅、赚品牌钱”。神泉乡永坊村脱贫户吴三妹2024年生态养殖了6000多羽莲花白鹅,品牌溢价20元/只,吴三姝养殖莲花白鹅一年收益达4200多元。仅江西盛康莲花白鹅产业发展公司,就带动了莲花县123家脱贫户增收致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振中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