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地处河北省南端,晋冀鲁豫四省通衢,是一座3100多年未更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站在新的起点,邯郸着力推进“成语典故之都”城市品牌建设,打造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地与中原城市群北部门户,书写绿色转型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华丽篇章。
今年以来,邯郸农信紧紧围绕河北省联社的相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向纵深发展,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全市农信系统已走访省联社清单内小微企业24.73万家,走访覆盖率达93.62%,已建档12.84万家、评级2.4万家、授信4439家,授信金额479.62亿元;已走访建档新市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业态客户6622户,同时在1245个行政村开展“背靠背”评议,已为32.78万户农户进行建档,覆盖新“双基”客户32.78万户、人数120.4万人、初评客户32.85万户。
锚定银发经济赛道,打造普惠养老典范
武安市矿山镇有一家民营养老院,众仁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仁医疗公司)是这家养老院的经营主体。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众仁医疗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现如今占地2.1万平方米、拥有479张床位和96名医护人员。近期,该公司因采购先进医疗器械、扩建养老床位面临一定的资金缺口。
武安市农信联社的工作人员获悉该公司的相关情况后,迅速组建养老金融专项服务团队,第一时间深入养老院实地考察经营状况、精准对接融资需求。凭借精简授信资料、开通“绿色通道”等举措,该联社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500万元贷款的审批与发放,高效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为区域银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有了这笔贷款的助力,我们对扩大养老服务范围、建设新的养老院更有信心了,同时也让我们对与农信机构携手深耕养老事业充满了底气。”该公司负责人的肺腑之言,正是武安市农信联社深耕养老金融领域的生动注脚。
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武安市农信联社敏锐捕捉到银发经济的发展机遇,紧扣“一池两新万企”行动目标,将养老金融确立为重点发展方向;依托新“双基”共建机制,与地方政府、养老机构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平台,深度参与区域养老产业规划布局。该联社通过创新实施新“三信”创建标准,对养老机构开展科学严谨的信用评级,并针对性地推出了“育康贷”特色金融产品,动态匹配信用微企的专项额度。截至5月末,武安市农信联社已对辖内25家养老机构及关联企业进行深入走访,精准摸排融资需求超1500万元,为养老产业发展筑牢了金融根基。
随着老年人对健康产品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无抗鸡蛋、富硒鸡蛋、DHA鸡蛋等功能性鸡蛋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位于武安市康二城镇车辋口村的武安市佳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先进的蛋鸡养殖场,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装置控制养殖场的温度与湿度,并在饲料里添加了深海鱼油,以此生产出精品鸡蛋。近期,该公司计划扩大养殖规模,需要资金支持。武安市农信联社积极对接,及时为该公司发放了280万元的信用贷款,助力更多功能性鸡蛋走上老年人的餐桌,让“银发一族”享受到健康生活。
当前,武安市农信联社正持续深化与卫健、民政等部门合作,全力搭建养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整合政策补贴、风险补偿等多方资源,不断拓展“养老金融+”战略版图,全方位满足养老产业主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为武安市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奋力打造普惠养老的“县域样板”。
“双基”共建赋能乡村振兴,金融“活水”浇灌产业沃土
在临漳县西羊羔乡刘羊羔村养殖户刘海新的肉牛养殖场里,新购入的牛犊正啃食着新鲜的饲料。“多亏了信用社客户经理上门走访,40万元贷款两天就到账了,赶上了牛犊采购的最佳时机。”
这笔由信用社推荐至临漳县农信联社小贷中心的贷款,依托“双基”共建活动中建立的农户信息档案,省去了繁琐的审批流程。而资金闲置时不计息的灵活模式,更让刘海新在饲料采购旺季能够按需用款,年增收预计超10万元。
在王羊羔村商户王海林的中药材收购站里,收购来的地黄堆成小山。“2024年,我参加信用社和村委办的金融对接会,才知道有随借随还的贷款。”今年收购旺季,王海林通过线上申请了10万元的“惠农快贷”,当天信贷资金就发放到了他的银行账户上。在这笔资金的助力下,他的中药材收购量比往年增加了30%。
临漳县农信联社与各村委联合举办的常态化对接会,现在已成为商户获取金融政策的“直通车”,而“双基”共建积累的商户经营数据则为快速审批提供了信用支撑。
6月中下旬,东辛寨村种植户段琦琳正在辣椒地里浇水,在他的手机里,临漳县农信联社金融服务群的消息提示音从未停止。今年春耕前,他通过群内推送的贷款信息,及时与该联社客户经理取得联系。当天,该联社客户经理就上门通过“惠农快贷”线上小程序为其办理了18万元的贷款。
“100亩大田和10亩辣椒的种子化肥钱,一条微信就解决了。”段琦琳说道。临漳县农信联社将金融服务送上云端,让他足不出户就能了解金融信息,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为其全流程办理贷款。这笔资金助力他的辣椒种植规模扩大了10%,预计增收5万余元。
据统计,临漳县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30万人。在这一现状下,临漳县农信联社组建了一支域外拓展小组,为临漳籍在外经商人员提供“一揽子”金融产品及乡情服务,通过域外商圈拓展推动行动提质增效。该联社外拓小组赴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走访,创新“远程银行+移动展业”模式,实现信贷资金精准“滴灌”、有效触达。在石家庄开展金融服务时,该联社外拓小组了解到木质板材经销商刘某因设备升级面临资金压力,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在确保业务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用远程银行系统,为其成功开立了社保卡,并通过手机银行APP为其快速发放了20万元信贷资金,高效解决了客户的资金周转难题。
临漳县农信联社整合工商税务等“硬数据”与“双基”评议“软信息”,对企业进行相对精准“画像”,构建县域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百科全书”。如在实地走访临漳县邺都工业园区时,该联社工作人员了解到河北新禹时代防水材料公司因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后,主动为其“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在保证业务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2日内完成贷款审批,为该公司发放了500万元信贷资金,全力帮助其纾困解难。
经过与基层干部员工的座谈,临漳县农信联社在成本可接受范围内推进“六位一体”建设——即小额信贷建设、整村经济评议建档、“农信之馨”志愿者服务、金融服务微信群搭建、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提升客户口碑。“农信之馨”志愿者服务将自建队伍与社会志愿者相结合,围绕残、孤、老、留守儿童和外出人员,开展以困难救助、医疗、教育为主的多方位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百姓喜爱和村干部赞许。
自“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开展以来,截至6月30日,临漳县农信联社工作人员走访小微企业1.08万家,并为其中189家提供授信,已用信189家,用信余额11.31亿元;已完成193个行政村的“背靠背”评议工作,覆盖户数7.12万户、人数28.13万人,通过“银政”合作,有效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为金融服务基层群众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员营销下沉服务,“山水金融”情系小微
河北津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热媒和精细化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产联苯1000余吨、联苯-联苯醚1万余吨。在公司沙盘展示区,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同类热媒产品全国只有两家生产,而他们正是其中之一。”因为掌握核心技术,该公司与中石化、中石油、中广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该公司正计划建设二期、三期项目,并研发新的产品。
当了解到该公司近期因签署了新的订单,流动资金出现短缺的情况后,涉县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直奔企业,利用“科创优选贷”,为该公司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900余万元。经过综合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该行信贷审批委员会为其开通了专属“绿色通道”,以较为优惠的利率一周内完成资料受理、贷前调查、建档授信、放款用信的全流程。
位于井店三街村北的涉县凤凰山庄科技有限公司,占地300余亩,是一家以种猪繁育为龙头产业、以60个商品猪场为产业基地、以屠宰加工为产业升级渠道、以生态采摘为产业亮点的综合性龙头企业。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刘培峰介绍,该公司场地内现在养殖1000多头母猪,此外还和周边农户合作,坚持“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治、统一回收和统一销售)原则,形成了公司带动基地、基地引导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拉动了涉县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在“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中,涉县农商银行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县域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注入金融动能。该行工作人员在入企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凤凰山庄的资金需求后,立即启动“五快”(快走访、快对接、快申报、快审批、快放款)高效服务机制,并积极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为企业量身定制2800万元无还本续贷方案,不仅实现贷款到期与续贷的无缝衔接,免除企业筹资压力,还给予企业一定的利率优惠,全流程高效推进,确保资金快速到位,及时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索堡镇索堡村居民王新军通过租赁土地开挖了9个鱼池,养殖了6万多尾鲟鱼。他外购的鱼苗,需要一年半时间喂养到30公分长才能上市销售。在养殖过程中,他需要持续投入现金购买饲料,导致流动资金紧张。4月份,涉县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通过上门走访得知他的相关情况后,简化贷款流程,为其快速发放了15万元贷款,成功解了他的后顾之忧。
中午时分,赵峪村村委会议室里,一场“背靠背”评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涉县农商银行偏店支行工作人员邀请村支书和村民代表参与其中,联合对村民开展第三轮评议。通过评议,可确定是否为部分村民提供授信,为后续金融服务奠定基础。正是在涉县农商银行小额贷款的助力下,该村养鸡户郭某扩大了养殖规模,实现了创富梦想。多年来,该行情系小微、心系百姓,通过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帮助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对此,赵峪村村支书郭学怀深有感触:“涉县农商银行是咱老百姓身边的银行,对村民干事创业的帮助很大!”
上述案例,是涉县农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缩影,更是该行深入开展“一池两新万企”活动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涉县农商银行仍将秉承“三铁精神”,在“1357”战略规划引领下,再挎农金包、再走农金路,以业务经营新佳绩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全面对接,创新产品多维发力
自“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开展以来,邯郸农信明确行动目标和方向,细化“两新”走访、“政银”合作、产品创新、宣传推广等重点任务,为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提供清晰指引。邯郸农信辖内县级行社及时响应,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方案,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条线协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在巩固前期“双基”共建和走访对接的基础上,邯郸农信督导辖内各行社迅速启动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和新“三信”创建工作,以“六化”(走访范围精准化、走访底数清晰化、走访网格立体化、访前准备标准化,走访流程规范化、信息采集多维化)为标准,细化走访方案,全面铺开对小微企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清单式”、网格化走访,切实提升走访效率。
邯郸农信辖内各行社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发改、税务、工信等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建立紧密的沟通对接机制,动态掌握辖内产业结构、优质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的相关情况,积极谋划推动新“双基”、新“三信”创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结合点和契合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截至目前,邯郸农信辖内17家县级行社均与当地政府部门签订了《“一池两新万企”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全市农信系统聚焦产品创新、流程优化、政策保障三大支持维度,着力构建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针对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经营特点、资金需求,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有效提升信贷服务的精准度。
下一步,邯郸农信将继续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向纵深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