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彭长儿:接过食用菌产业模式创新“接力棒”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戴军
  • 作者:胡立刚
  • 2020-09-09 15:08:01

提到彭兆旺,食用菌业内人士无不翘大拇指,因为他是“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并把人工栽培菌菇技术无偿提供给广大农户。

“85后”彭长儿是彭兆旺的孙子,他于十年前提出并成功开创了“移动农业,鲜活到家”鲜食菌菇生态循环产业新模式,把鲜活的食用菌连同菌棒端上餐桌,被赞为接过了彭家食用菌产业模式创新“接力棒”。

一家三代从事同一个行业做出不同的成就不是稀罕事,爷孙俩先后探索出食用菌产业革命性新模式,一定有深层次的因素。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上海彭世菇业有限公司,以期找到部分答案。

开创“移动农业鲜活到家”食用菌产业新模式

2008年彭长儿提出“移动农业”概念时,彭世菇业处于内外交困之际。金融危机导致菌棒出口主营业务萎缩,同行的竞争更趋惨烈。

“彭长儿认识到,农产品生产者失去定价权,习惯于价格竞争的生存模式,根本原因是不能分享到流通、消费体验等环节的增值,只有创新食用菌产业新模式,才是出路。” 彭长儿父亲彭泽福谈到儿子,语气中饱含着信任、欣赏,“于是,长儿提出了‘移动农业,新鲜到家’新概念,还做成了。”

记者通过彭泽福了解到,彭长儿成功打造的“移动农业,鲜活到家”食用菌产业新模式是这样的:实现了菌棒和鲜菇一起上餐桌,保证产品处于最新鲜最营养的状态,为消费者提供深度体验服务中获得增值,通过365天均衡供应开辟新的细分市场。

菌棒技术和工厂化是中国食用菌产业两次革命性的产业变革,很显然,这个新模式的增值远超工厂化菌菇产业。2018年,彭世菇业进入爆炸式增长,为上海1500家中高档酒店、餐饮企业供货,几乎独占鲜食菌菇体验消费这个新生市场。

活体黄金菇种植场景

能在餐桌上一边欣赏美丽的各种鲜菇一边下锅品鉴美味,消费者自然愿意多花钱买享受。但是对于彭长儿和他的团队,必须攻下鲜食菌菇颜值高、口感好的技术难题。

当彭长儿把成品率从三成提高到九成以上后,企业也完成了新模式的设施装备改造,更严峻的考验来了,市场要求企业营销模式从B2C转为B2B模式。营销策略的调整引发一系列的改造,除了投入资本组建符合新模式的物流体系,关键是要培育市场。

“彭长儿为了赢得市场和客户真是铁了心,坚持免费向小辉哥火锅店送货长达半年,老爸认为没有这么做生意的,一气之下打了他,他还是继续送。”提到当年的艰辛,身为公司总经理的彭长儿的妻子苏慧敏眼眶湿润。

有了新的生产技术和流通体系,比传统工厂化模式节约了80%用电量,产品赢得了客户信任,应该说,新模式已经成功了,但是,在彭长儿看来,只有形成生态循环闭环,有效处理菌棒残留物,才算是新模式。

记者在有机活体菌菇礼盒看到,除了有机松香菇、美人伞(金针菇)、黄金菇、鲍鱼菇,还有欧美流行的小白灵,以及金灿灿的玫瑰雪耳。在仙子般的鲜菇的衬托下,一盒绿油油的豆苗反而凸显了存在感。

苏慧敏告诉记者,这不是一盘普通的豌豆苗,这是菌棒废料做有机肥培育出的活体豆苗,因为这个豆苗变革了传统的苗菜水培的生产模式,让“移动农业,鲜活到家”食用菌产业新模式实现生态闭环。

探索“林下菌菇”新模式担起社会责任

新模式的诞生,在有机活体菌菇礼盒中那封彭长儿致菇迷的信里得到完整表达。

信里提到了为什么要选择一条从来都没有人走的路——活体菌菇。接着介绍了活体菌菇的饮食体验和标准,从自己爱吃的基本标准到口感好、免洗的产业标准,28道工艺流程制成的菌棒、24小时高耗能仿自然性气候的出菇房和全程采用过滤水浇灌。在写着“移动农业,鲜活到家”八个大字的浅灰色信封里,装着一份品鉴秘籍,介绍产品的品质和烹调建议,还有一份名为“二次长菇的秘密”的小贴士,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教会菇迷二次出菇。

记者发现,过去十多年里,彭长儿的创新不只是“移动农业”,他和他的团队还一直探索着“林下菌菇”新模式。有着“城市之肺”称号的城市森林建设对于国家级大城市尤其重要,林下食用菌产业是提高失地农民及林业养护工收入的好项目。

彭长儿在东庄村林下菌菇种植基地察看赤松茸培养基

8月21日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直射着练塘镇东庄村,200多亩涵养林里也是热火朝天。

彭长儿告诉记者,东庄村240亩涵养林,200亩开发成了林下蘑菇基地,昨天第一天上料,九月上旬就能播种了,十月底出菇,连续采收到明年六月。

林下菌菇产业因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的通道而被全国多地引进,东庄村的林下菌菇基地有所不同。项目由上海彭世公司出资获得林地经营权,通过现金入股、工资折算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彭长儿希望探索出最有利于林下菌菇产业成长的合作模式。

过去十年,公司先后突破了林下菌菇产业技术难关,2014年还因此荣获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但是,因为合作模式不够成熟,市场及产品渠道不足以支撑林下菌菇产业。彭长儿始终抱着耐心,努力探索着。

廖志敏是上海彭世技术总监,他告诉记者,东庄村林下菌菇项目他个人拥有11%的股份,总经理苏慧敏占10%股份,其它的股份,归参与该项目的农户及个人所有,公司不占股份。

这就是彭长儿倾心探索的林下菌菇合作新模式,目的是通过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林下菌菇的品质和产量。

目前,林下菌菇产品只能按照传统方式营销,没有新的模式,林下菌菇产业很难推广。毕竟,不是在企业菇房,也不是在大棚里,林下菌菇产业首先要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一家伟大的农业企业

2018年12月1日生日那天,30而立的彭长儿确定了人生新目标——打造一家伟大的农业企业。2019年年会上,他做了一个演讲,向企业员工托出了他未来的人生计划。

记者了解到,彭长儿心中的伟大的农业企业只有一个标准——企业不是为了企业所有者而存在,而是为了社会而存在。

这不由得让记者联想到他的爷爷。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彭兆旺让千百万农民富了起来,而他自己在2014年时仍然是困难群众,2014年1月20日古田新闻网对此作了公开报道。

员工在菇房收集活体松香菇产品

企业党支部书记崔祥武如此评价:老爷子无私奉献社会的思想在彭家是传承下来了,他们家古田没房子,宁德没房子,上海也没房子,却可以拿出50万元奖励员工,在疫情期间拿出几百万元捐赠社会。

崔祥武说的拿出几百万元捐赠社会是今年上半年的事。因为疫情,餐饮业无法继续接受公司产品,20多万份产品怎么办?彭长儿拒绝了生鲜电商的好意,和爷爷、父亲商量后决定全部捐赠给抗疫一线,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单位都在捐赠名单中。公司员工无法赶回公司上班,就向社会招聘临时工,整整送了39天。

彭长儿的义举感动了社会。不少和企业有合作的单位先后加入无偿捐赠行列,有车的无偿出车,有人的免费出人,各路义工也加入进来,一时成为佳话。

记者通过彭长儿近阶段的朋友圈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彭长儿带领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学习考察,他提出了林下食用菌向林下食用菌保健品产业看齐的新思路,希望解决林下菌菇产业规模化之后的市场问题及附加值。

为此,公司提交了成立“上海青浦兆旺食用菌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报告,希望通过组建研究院,把在东庄村探索成功的香菇、赤松茸、灵芝等产品形成灵芝孢子粉等系列保健产品,提升林下菌菇产品附加值。

从市场需求到产品研发,从技术攻关到产业系统构建,最后形成细分市场形成新模式,为了林下菌菇产业,彭长儿在复制“移动农业,鲜活到家”的产业模式创新。

“我把打造一家伟大的农业企业定位为我的人生目标,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现代农业,喜欢上现代农业,成就他们的人生。” 彭长儿说。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