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古城是全国知名的国家级5A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50余万人次。如何充分利用古城旅游的影响力,带动周边乡镇乡村旅游发展,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呢?
阆中市以嘉陵江为界,将全市划分为江东、江西、江南、江北四大片区,城郊的江东、江南两大片区已经建立起江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尤其是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通过农旅融合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活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振兴之路。
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涵盖江南、天宫、飞凤等乡镇,已形成一条休闲农业示范带,其中园中套园,并通过综合党委引领、国有公司介入等手段,产业风生水起,乡村旅游人气兴旺,不少群众甚至八旬老人吃上了旅游饭。去年,园区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2亿元。
农旅融合促进产业兴旺
位于江南镇千佛岩村的千子石榴园建于2018年,虽然只有700亩,但今年将正式投产,丰厚的收益让老板眉开眼笑。“到2033年就是丰产期,那时一亩产量将达1万斤,亩产值至少有几万元,如果将果实分品级销售,甚至会高达10余万元。”管理人员罗清平说。
去年,石榴园建起了一条宽阔漂亮的游步道,一个石榴造型的观景台老远就映入游客眼帘,取“千子”二字的特殊寓意,去年石榴花开时节,城里的婚纱摄影已将这里炒成了网红,周末和节假日游客更多。罗清平说,他们还将在林中搭建小木屋,做进一步旅游开发。
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干部寇鹏说:“这仅是该村一个园,连同其它七八个果园,构成的四季水果采摘园,属江南生态旅游产业园的一部分,连同飞凤康养旅游产业园、天宫田园旅游产业园、柏垭休闲旅游产业园,共同构成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总面积约5万余亩。”
整个大园区离国家5A级景区阆中古城最近距离10余公里,最远也不过24公里,况且园区内还有个国家4A级景区“天宫院”,脱贫攻坚时期又打造出一个国家3A级景区“五龙休闲度假区”,一年四季赏花采果,餐饮民宿随处可寻,农旅融合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五龙村仅是园区众多村之一,原为省定贫困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3300余元。该村通过招引业主建起沃柑、蔬菜、瓜蒌、辣木、水产五大产业园,并建成游客接待中心1处、乡村民宿20处、观景平台1处、骑游道8公里、乡村大舞台1处;在建的还有农博园1处、乡村大酒店1处、体验式文化创意园8处。
2018年,五龙村的故事经央视《乡约》、《消费主张》等栏目播出后,一跃成为了乡村旅游“网红村”,现年接待游客达40余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0万元。
不少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飞凤镇桥亭村一家农户因厨房起火,导致几间房屋被烧毁。本该拆除的房屋,现在却成了民宿、会务等业务众多的地方,全因阆中和美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整体地包装、打造。
“和美”公司为阆中市属国有企业,近年方成立,专门着手打造城郊乡村旅游。那家被烧毁的农房当地人俗称“火烧房子”,被烧毁的部分,已用钢架玻璃搭建起休闲会议中心,未烧毁部分经加固维修后,摇身一变成了咖啡屋和特色民宿。“火烧房子”真的火了。
“和美”公司租用民房打造民宿,吸引游客体验川东北民居生活的同时,给当地群众也带来了收益。一般这些房屋均是以每间700元/年的价格租过来,房主人还可以围绕民宿、餐饮参与服务工作,挣一份工资,加上产业园里的收益,一个人每年最低都有1万元。
今年85岁的王素清老人,原本住在五龙村一山腰处,因全村打造“特色旅游小山村”,她家7间“撮箕口”房子租给“和美”公司,成为该村第一个民宿。王素清靠打扫卫生、手磨咖啡和陪客人说话,每月可拿400余元工资。后来,“素清”咖啡引起央视关注走红。
去年9月,“和美”公司组建四川素清啡凡咖啡饮品有限公司,开发、管理、运营扶贫爱心咖啡品牌——素清啡凡,“每喝一杯,您都会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5元”。目前“素清啡凡”咖啡拥有1家总店、4家分店,每家店都有爱心公益计划,招募所在地生活困难且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店内手磨咖啡。今后,“素清啡凡”还将布局北京、上海、成都。
五龙村还建起了农博馆,一些消失了的老工艺又重现在游客眼前,老榨油工缪文兴以前是贫困户,如今表演的古法榨油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榨出的油也成为十分抢手的旅游商品。跟他一样,贫困户缪吉清、邓思祥等做手工布鞋、手工陶艺的人也吃上了旅游饭。
综合党委引领带动振兴
阆中十分重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目前在江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均成立了综合党委,分别以一名市领导兼任党委书记。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综合党委又下设江南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等四个党支部和“和美”公司党支部,并继续在小园区建立党小组,客栈、茶坊、书屋等具体点上再建立基层党建微阵地“红色驿站”,从上到下一插到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园区党员、群众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按照不同产业地理分布区划,因地制宜组建的120余个产业党小组,建立了党员包地块、包结对、包环境、包宣传“四包”机制,党小组的党员既是责任人,又是排头兵,真正将党员作用的发挥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我们辖区内的枇杷产业党小组每名党员都划分有责任片,这一片的白色垃圾清扫就由我负责,平常我还要进村入户,做好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宣讲工作。”飞凤镇枇杷产业第二党小组组长杜光兴说。
“在综合党委的领导下,园区探索总结出‘四菜一汤’的工作法,成为一大亮点。”寇鹏说。所谓“四菜一汤”就是:基层点菜、支部备菜、党委配菜、单位做菜、群众品汤。
“度假区内旅游企业、产业业主和属地村组等,可以根据园区建设和发展等方面提出需求事项,这就是基层点菜。”寇鹏说,支部备菜就是各小园区支部及时收集基层提出的需求事项,能解决的主动解决,不能解决的提交综合党委研究。“综合党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各支部提出的事项集中研究,作出‘配菜’安排,然后由相关乡镇、部门、企业等单位及时认领,限期完成‘做菜’,群众和游客通过座谈会、意见箱、调查表等进行品评。”
强党建不仅促进了产业兴旺,也带来乡村有效治理。五龙村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天宫镇成为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另有三个村成为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