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聚焦“四维”发力打造“五美”新村

2022-02-14 22:26 来源:农业农村部 编辑:李婧

编者按:半山村聚焦“强组织、树新风、建新村、促改革”四维发力,坚持党建引领、跨村联建、合股联营、村民自治,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宜居、兴盛善治的发展新路子,逐步打造经济富美、环境优美、村庄靓美、民风淳美、生活和美的“五美乡村”。半山村的经验,就是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农村文化引领,以盘活资源为立足点,探索出一条“村社一体”的发展新路。

梅仙镇半山村位于尤溪县城北部,距镇区4公里、县城10公里,土地总面积4216亩,有8个村民小组,252户1134人,是全国首个中华鹭鸟保护地、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近年来,该村聚焦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群众参与建设热情不高、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瓶颈等现实问题,着力从“强组织、树新风、建新村、促改革”四维入手,将原来有名的“赌博村”“垃圾村”“薄弱村”,转化成经济富美、环境优美、村庄靓美、民风淳美、生活和美的“五美乡村”。

一、从组织建设切入,筑发展之基

发挥党组织“指挥棒”作用和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一是建强班子促引领。实施“能人回引”工程,选举退职旅长林上斗担任村书记,试点实施“跨村联建”党建模式,聘请闽南师范大学团队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规划,确定将半山村打造为“闽中山水养生第一村”,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村集体决策。

二是抓好队伍增合力。注重发挥农村无职党员、村民代表、老年协会等各层面力量,实行设岗定责,充分发挥各队伍在政策宣传、产业发展、项目实施上的重要作用。

三是依靠群众聚人心。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进一步规范村务运转,强化民主监督,引导群众树立“集体的钱就是自家钱”“村里的项目就是自己事”的主人翁意识。如在环境整治、牡丹园建设等项目推进过程中,党员带领群众无偿拆除私人建筑、出让私人用地,群众义务投工投劳870人次。

二、从树立新风开始,聚发展之心


图1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群众大会.png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群众大会

坚持以“德治”为突破点,打造“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

一是开展陋习整治行动。采取村级主导、全民参与方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以整治“带彩打牌”为契机,开展赌博整治专项行动,使赌博行为在半山村销声匿迹。成立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半山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培养村民科学文明好习惯。

二是开展家风弘扬行动。成立老年大学半山分校,修缮半山农村幸福院,在村中心、“三诚”公园等重要场所,大力宣传孝、诚等传统文化。举办“好婆媳”“半山好人”“平安家庭”评选,组织群众个人出资承办重阳节敬老宴。积极开展“信用村”创建,布设自助银行、“三有书屋”,开办“扫码收单”无人值守小铺,打造“三诚”文化。

三是开展文化创新行动。做大做强新时代农村宣讲阵地,开设“智慧半山”公众号,建成农民休闲中心、农民讲习所等文化阵地,每周开展一次“文化赶坪”活动。加大文化保护力度,抓好宋代瓷窑等文化遗址保护开发,举办“春节三天乐”等系列民间文艺活动。

三、从建设新村入手,蓄发展之力

开启村庄面貌“一键美颜”,全面改变脏乱差现象。

一是注重全面提升。进行裸房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修缮改造传统古民居,完成三诚公园、防洪堤、半山大桥等民生工程建设,在全县第一个实现村道铺设沥青路面,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强电、弱电管线全部下地,实现村内公共免费WIFI和重要路段探头全覆盖。

二是用好用活政策。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用地等问题,通过项目捆绑、资源整合等形式,推动项目实施,探索公益性项目以合作社名义反承包机制,提高资金利用率,确保公正公平。如,考虑村民立面装修不均衡的问题,不是简单将上级补助资金用于未装修民居费用,决定装修费用由农户自行承担,30户资金周转难的农户向合作社借款装修,共节约了55.6万元资金。

三是结合产业发展。建成半山村游客服务中心,打造环半山村省道生态绿地,形成绿色生态环,推动半山三诚文化旅游区顺利获批为国家3A级景区。目前,正计划投资建设1000多万元的农特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尤溪县农产品集散中心。

图片2.png

无人值守店铺

四、从促动改革突破,谋发展之机

建立“村社一体”经营方式,通过盘活村内资源,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成立半月岛生态发展专业合作社。经营方式上,实行村社职责分离。股权分配上,村民以每人200元入股,后续可将耕地、林地、宅基地整合折价入股。盈利分配上,实行“1:2:7”形式分红,即:村委会分红10%,合作社分红20%,农户分红70%0目前,全村连外出的半山籍人员共有1419名入股,2019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30多万元。

二是盘活三大资源。耕地方面,采取整村“确权确股不确地”方式,引导村民将耕地经营权流转回村集体,入股合作社。林地方面,对之前改制林地,通过商讨办法,逐步折价收回,由村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全体村民按人均1股分配股权,收益村集体和村民实行三七开。宅基地方面,实行老宅基地与建设新居用地面积“一兑一”等量置换,拆旧还耕地块归村集体所有,废弃多年老宅由村集体收回管理。

三是壮大特色产业。利用距县城近的优势,打造“坐竹排,观鹭鸟,环游半月岛,看名木古树”特色乡村旅游。建成全省首批面积最大的270亩绿桐基地,打造集采摘、销售、观光于一体的黄金百香果采摘园200亩。发展民宿产业,投资150万元的“望桂”民宿已正式营业,投资396万元的“望月”民宿即将竣工。全村110多个劳动力直接或间接参与相关产业工作,2019年实现旅游人数约3万人次、旅游收入约400万元。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