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96公斤!”“304.18公斤!” 7月8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汪陈湾村“兰大211”旱地冬小麦示范田里,来自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种子站、农机推广中心的专家,正在进行实收测产。经过收割、脱粒、去杂、水分测定、称重等环节,测产专家组组长任根深正式宣布了两组测产数据。第1组数据是“兰大211”小麦的实打实测数据,第2组数据则来自农户自留种小麦的对照样地,两组数据相比,小麦产量的增幅达32.15%。在场的干部和群众沸腾了,这是峡门乡山区小麦单产的历史最高纪录!
“‘兰大211’真行!”看着眼前黄灿灿的麦田,示范田的主人、汪陈湾村村民姚有福乐得合不拢嘴:“兰大老师给的小麦种子好,真没想到这次能收这么多麦子!今年还要接着种!”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杜彦磊教授介绍说:“‘兰大211’是兰州大学李凤民教授团队历时14年培育的冬小麦新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好、适应性广、越冬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峡门山区等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400多公斤的小麦亩产量并不稀奇,但峡门乡海拔1800-2000米的高寒山地,保水保肥能力都极为有限,无霜期仅为138天,在这样的水肥和温度条件下,该品种可谓表现突出。秋播时阴雨连绵、冬季时大雪封山、夏季的雷暴冰雹、收获季节的野猪损毁……从播种时算起,“兰大211”小麦就经受了高寒山区生长环境的严苛考验,最终不负众望,实现了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的第一个小目标。
测产现场,兰州大学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勇说:“推广试种‘兰大211’小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学校技术成果转化的又一成功案例,希望新品种小麦能够在地方扩繁扎根,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据悉,2021年8月,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院士代表学校向峡门乡捐赠了“兰大211”小麦籽种等物资,由兰州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带领村民在汪陈湾村、白杨沟村开展试种工作。同时还在白杨沟村、白家山村开展了小黑麦、青贮玉米等饲草新品种的试种工作。下一步,兰州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多种粮、种好粮”的指示要求,加快推广种植“兰大211”新品种小麦,助力群众增产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
作者:李贞源 王平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