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贺:一心为农 一生为农

2018-09-11 00: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编辑:黄慧

  一心为农 一生为农

  ——追记湖北省安陆市植保站站长周小贺

  

  图为周小贺生前在安陆市洑水镇车站村油菜病虫害调查现场。

  他,不是医生,每年却开出逾千份“药方”,精准治疗农作物的疑难杂症,是庄稼的好医生;

  他,不是老师,每年却近百次站在“讲台”,无私地给近万农民传经送宝,成为农民致富的好老师;

  他,不是学者,却屡获省市科研大奖,堪称湖北省植保领域的“权威”;

  他,不是英雄,却31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一件事,与大地为伴,与庄稼结缘,与农民为友,不论风雨,从不间断,是农民心目中的可亲可敬的真英雄;

  他,就是湖北省安陆市植保站站长周小贺。

  2013年8月2日,周小贺在农业抗旱和病虫防治一线连续奋战多天后,倒在了他挚爱的植保岗位上。那一刻,他年仅52岁,却在植保战线上坚守了31年。

  31载风霜雨雪,31载清贫坚守,31载克己尽责,31载默默奉献……周小贺用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他“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铮铮誓言,谱写出了一曲至真至纯的“三农”大爱!

  在酷暑和忙碌中度过生命中最后一天

  8月2日,湖北旱情已经持续了20多天,安陆市的抗旱激战正酣。

  有着63万人口,51万亩耕地的安陆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背依大洪山脉,面向江汉平原,涢水河穿境而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

  今年的夏天,安陆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农业生产形势异常严峻。

  这一天,是“植保站长”周小贺参加工作31年来很普通的一天,也是周小贺生命中最后一天。

  早上6点刚过,周小贺像往常一样起床。连续一周起早摸黑,镜子中的他发现眼圈已经有些浮肿,不由地用力揉了揉。这一不经意的举动被一旁的妻子看在眼里,心痛地叹了口气。

  8点不到,周小贺已经在路上了。当天要去的是安陆最北边的孛畈镇青龙潭村,青龙潭村是水稻专业村,为了便于村民掌握旱期的水肥管理技术,周小贺和村里约定当天在那里举办一场培训。路上,他一直在和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邹明召讨论路过水寨试验站时发现的试验田大面积稻叶出现锈状斑点原由。

  “多半人还没来呢。”离原定培训时间9点不到,周小贺就来到现场,负责召集村民的村干部李维强就和他商量把时间推迟。

  “让乡亲们早上趁凉快多做点事,培训晚点不要紧。”周小贺满口答应。

  现场就在与穿村而过小路相连的晒场上,路旁稀松地散落着几棵大树。

  10点,热浪袭人,温度已在40摄氏度以上。从田里做完农活的农民陆续提着小板凳来到现场,周小贺不断地招呼大家坐在树荫下。

  “周站长就在那边的树荫底下讲吧,有喇叭,大家听得见。”看参加培训的农民都来了,李维强把讲课的桌子搬到离人群8米多外的另一处树荫下。

  “话筒效果不好,远了不行。”周小贺说着把桌子向人群移几米,坐在火辣的太阳下。

  在没有树荫的烈日暴晒下,一个多小时的讲课让周小贺的衬衫早已汗透,一条擦汗的毛巾湿了拧,拧了湿。

  11点20分,讲完课的周小贺几近虚脱,一口气喝下一瓶水,简单休息后,又和几个农民一起到田里查看虫情,分发了最新一期的植保情报。

  午饭,他只在镇上吃了一碗擀面,邹明召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会是老周的最后一顿工作餐。

  下午,周小贺和邹明召再次来到水寨试验站,对上午观察过的水稻田块做了更为详细的调查,拍下十几张病斑特写照片,然后又在30多个试验小区里继续工作,周小贺再次全身湿透。

  17点,回到办公室,周小贺把照片用电脑上传给孝感市植保专家刘梦泽,邀他一起会诊。

  17点半左右,周小贺和邹明召交流一下当天的工作情况后,长叹了一口气说:“我已经有1个多月没在家吃饭了,有些累了,脑壳也有点疼……”说完便独自步行回家。

  18点40分,周小贺的妻子詹继东回到家中,发现丈夫正瘫软在客厅的躺椅上,脸色煞白!便赶紧拨打120送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高温引起中暑,诱发急性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点左右去世。   离不开农业,农民在他心中永远是第一位

  府河,安陆人民的母亲河。府河大桥,是周小贺从农业局回家的必经之路,从他到农业局上班那天起,这桥这路,周小贺走了整整31年。

  1961年8月8日,周小贺出生在孝感市汉川市南河乡河沿村一个农民家庭,1982年从孝感市农校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安陆农业局植保站工作。

  “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要饭的,走近一看,是农技站的。”上世纪80、90年代,基层农业工作待遇低、条件差,一度被人不屑。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周小贺在日记里曾这样写道:“那段时间,我也曾犹豫、彷徨过,可是当我深入乡村,接触农民兄弟,感受到他们的贫困和对科学技术转化为财富的渴望,感受到他们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热情,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像儿子一样,为广大农民服务一生,奉献一生。”

  31年坚守,31年与农为伴,周小贺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最艰难的时候植保站只剩下3个人。”1993年到安陆市植保站工作的吴福梅对植保工作的艰辛历历在目。

  据她回忆,上世纪90年代,植保站当时的工资标准是90~140元,只能混饱肚子。因为待遇低,全站12个人陆续有9个人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就剩下周站长和我,还有另外一名技术员。”

  “逼都逼不走。”周小贺的妻子詹继东向记者讲述了周小贺生前唯一的一次“下海”经历。

  2006年,因生活所迫,在朋友和同学的劝说下,周小贺收拾好行李准备到武汉和同学一起做生意。在火车站排队买票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电话是一个种粮大户打过来的,在耐心地解答了疑问后,他说自己要走了,以后有事情可以找站里其他人,种粮大户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是哀求他说:“周站长,你不能走啊,我们离不开你。”

  听到这话,本来就很矛盾的周小贺最终还是放弃了外出,回到家中面对妻子的责怪,他这样回答:“我是搞农的,不是经商的料,再说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了,还是搞老本行,穷就穷一点吧。”

  同样在植保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湖北省植保站调研员罗汉钢说,十分能够理解老周的这种专业、敬业精神,和植保打交道时间长了,有感情。

  “老周就是放不下自己的‘植保’。”农资经销商孙红桥对于周小贺经商有着自己的看法。“凭周站长的技术、渠道、人脉,如果来做农药代理生意,一年赚一二十万元没问题。”

  “老周是个好人啊。”烟店镇周桥村蔬菜种植户包大治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周小贺时的场景:10多年前,身有残疾的他因为一次会议被点名,一气之下辞掉了民办教师的工作,返乡种田又无技术,来到农业局咨询,进门就碰到正下楼的周小贺,“他非常热情。”

  “10多年了,每年都要到我那里去两三次,前年他教我种土豆,一季下来1亩地收了几千斤,比种其他的多收入2000多元钱,不是他,我的日子也好不起来啊。”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几晚上都没睡好。”包大治叹息道。

  “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今年43岁的孙大育是木梓乡金档村种粮大户,得知老周去世的消息后,他从长势良好的粳稻田里拔了两株,专程送到老周家里的灵堂前祭拜。他说,老周生前来得最多,关心得最多就是这片粳稻。

  孙大育是周小贺的“联系户”,在周小贺帮助下,孙大育在承包的120亩田里搞起了籼改粳试验。

  “曾经不想搞了,总是旱,赚不到钱。”孙大育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抗旱难,去年老周多次给他做工作,设身处地帮他着想、算账,动员他“挖塘扩堰”,还想方设法帮他筹集资金,终于让他看到了希望。

  “不是他,今年我起码损失好几万元。”去年在老周协调下,孙大育投入2万多元挖塘,花1.2万元打了深水井,“今年旱期正遇到水稻抽穗扬花,幸亏有了这‘保胎水’、‘救命水’。”

  老孙介绍,这几年,老周不知到他田里去了多少次,去了都不通知他,直接到田里看,走之前再打电话告诉他要注意的事项。“今年5月下旬,有一次老周打来电话提醒我说,有块田被小龙虾打了洞,叫我赶快堵上,细心得很。”

  “在他心里农民永远是第一位。”和周小贺一起共同工作28年的安陆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魏宗林向记者讲述了老周生前这样一个片段:“那是2012年12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陈店乡枣林村讲课,农民积极性高,来了60多位农民。那天是我先讲的,我讲时还有点夕阳照着,风也小,加上我怕冷穿得多,还戴了帽子,一个小时下来不是特别冷。等到小贺讲课时,时间到了下午4点多,太阳下山,北风刮大了,气温骤降,而他也穿得单薄,讲到中间时我发现他嘴唇发紫,握鼠标的手冻得发抖,但他还是坚持把所有的内容讲完。讲完后农民围着我们互动了10多分钟。等到农民们慢慢离开后,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冷,你不加快速度赶快结束呢?’他说,看着农民专注的眼神,就不忍心那样做,宁愿自己受点冻,也要让农民满意。”

  据同事们介绍,31年间,每年周小贺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时间都在200天以上,每年在田间直接指导农民超过1000人次,每年为农民开展大大小小的农业技术培训讲座近百场。2001年,他参与组建“安陆农业110服务队”,已受理群众来电来信上万件,解决疑难问题数万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特别爱钻研,全省植保行业有他“一席之地”

  31年植保工作经历,周小贺现在还是中级职称——农艺师。

  然而,就是这个农艺师,在安陆植保系统,水平超过他的还没有,哪怕是在全省,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热爱植保事业,天生就是干植保的料。”和周小贺一起分配到安陆市农业局的张道平现任王义贞镇农技中心主任,一起共事30多年的经历让他对周小贺有着自己的认识。

  张道平回忆,2006年,安陆稻飞虱大爆发,常规农药效果不大,周小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邀他一起做实验,把8种农药进行配方,在16个小区里做4个重复试验。

  “齐腰深的水稻田里走着都难,还顶着高温打药,我说请个人帮一下,谁知他说这是试验,别人做没有把握。从上午10点多钟一直干到下午3点,午饭他都不肯吃,说必须连续把药打完,要不试验数据没有对比性。”

  “结果显示其中的一个配方很有效,我们镇里3万亩稻田用这配方,每亩至少挽回约150元的损失,400多万啊。”

  在安陆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邹明召的眼中,周小贺是一个特别爱钻研的人。

  “不搞明白不罢休。”邹明召介绍,2011年5月初,北城徐岗村3组一个农户家秧田出了问题,几个技术员提供了几套方案,都没有解决,老周得知后主动到田里去看,硬是在田里蹲了一个多小时,从稻叶上刮出了比跳蚤还小的虫子,回来后又连夜到处找资料、问专家,忙活到半夜,终于搞清楚是稻秆蝇。“对症下药,几天就好了。”

  “对业务工作一丝不苟。”魏宗林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和周小贺一起下乡调查的情景。“那是1985年8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小贺和我骑着自行车来到10里开外的棠棣区黎龙村,调查完水稻又查棉花,我当时在田埂上记数就感到很热,他在田里就更热,衣服不知道湿透了多少次,完成任务回家后太阳也下山了。”

  “休息时,别人玩牌,他在看书,下乡回来,他还要在笔记本上记录一天的工作心得。”安陆市农业局局长吴强介绍,在周小贺任植保站长的19年时间里,印发的病虫情报准确率达100%,他写的读书笔记近50万字,还身兼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安陆项目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农科院与安陆市人民政府科技共建专家大院专家组成员等多个职务,是全省植保行业骨干,先后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三等奖;两次获评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两次获评省农业厅植保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孝感市、安陆市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淡泊中清贫自守,从来不因自家事向领导开口

  从安陆老县城一条街道的小巷中进去,转过几个弯,在一栋年久的5层楼内,一套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就是周小贺的三口之家。

  这70平方米的房子,是10多年前老周爱人单位的集资建房,当时借的两万元房款,整整还了10年。邹明召至今提到这些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偷偷抹眼泪。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有一年老周女儿上大学时还差2000元的学费,硬是凑不齐,可他又不好意思说,后来被好心的朋友追问出来借给他。

  不大的客厅里,几个月前,周小贺刚和妻子、女儿去照的合影,静静地挂在墙上。

  老周的家很简陋,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19寸的彩色电视机和两台挂式空调。

  “热得实在受不了,老周才同意买这台空调,没有想到他还没有用到半个月,就走了。”相伴周小贺20多年的爱人詹继东睹物思人,哀伤不已。

  周小贺经常晚上回家加班赶材料,为了不打搅卧室里的妻子休息,就到隔壁房间,冬寒夏暑,今年才下决心再买一台空调。

  在周小贺的工资单上,7月份工资2012元。而在2006年以前,他的月工资不足400元。

  2000年,周小贺的工资每月还不到300元,那时妻子刚刚下岗,家里经济捉襟见肘。为补贴家用,詹继东到处去打零工,去药厂洗瓶子。直到后来,厨艺较好的詹继东开始承包单位食堂,条件才算改善,还清了房债,女儿的学业也顺利完成。

  周小贺女儿周茜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在武汉打工,两年换了三家公司,苦苦打拼。周小贺的很多同学都事业有成,有些还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女儿的工作向他们开口。

  “爸爸很要强,也很细心。”在周茜的记忆里,只要她回到家里,爸爸不管多忙,每天早上都会到一条街外去给她端回她最爱吃的瘦肉粉。“我真的好想给爸爸买上一回,可是……”看着和爸爸妈妈的合影,周茜哽咽道。

  “就送了爸爸一次礼物。”前年,周茜在武汉的百货商场花300多元给父亲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可是她的父亲只是穿过一次后就再也舍不得穿,现在还放在家中唯一的衣柜里。

  “爸爸,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妈妈的。”在父亲的遗像前,周茜紧攥着母亲的手。

  缅怀与哀思,“周小贺精神”激励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

  他来时,是31年前,那时的他年轻英俊,怀揣梦想,对未来充满期待;

  他走时,是2013年8月2日下午,52岁的他面容疲惫,皮肤黝黑,鞋面上沾满了尘土……

  得知老周突然辞世的噩耗后,他生前服务过的农民一拨又一拨地自发前往他家慰问,表达哀思。

  农业局的同事在大院里搭起了灵堂,几百人彻夜不愿离去……

  老周的朋友吴越飞说,灵堂告别时,有一个老干部拄着拐杖,在老伴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在灵堂转了一圈站着就是不走,悲痛地说:“为什么让周小贺这么好的人走这么早啊?”守灵的同事、亲属们当场哭声一片……

  种粮大户和农药经销商来了,自发组织了30多台车,就是为了送他们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人最后一程……

  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副厅长王敦胜,孝感市委书记陶宏、市长滕刚,安陆市委书记汪尧中、市长刘敏等领导前往周小贺家看望慰问,表达无尽的哀思……

  在湖北省植保系统QQ群里面,同行纷纷留言表达哀思:

  8月2日晚上9点多钟,传来噩耗,一下子让人愣住了,半天回不到神,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当晚,安陆市农业局各股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全部到达医院守候。

  ——孝感刘梦泽

  大战七八九,顶烈日、抗高温、淋暴雨,不分休息日,早出晚归。我为安陆市植保站周站长而哭泣!——当阳李国敬

  天门市植保总站全体员工沉痛哀悼安陆市植保站站长周小贺同志,愿他一路走好。希望全省植保战线的同志们工作要做好,身体更重要,切切注意保重身体。——天门市李明福

  听闻噩耗,十分悲痛,沉痛哀悼周小贺站长。    

  ——省站罗汉钢

  惊闻安陆市植保站周小贺站长因公殉职,无比悲戚。回想起当年我们一起战高温、洒汗水,从水稻白叶枯病的监控防治,到稻飞虱的监控治理,都是周站长一路陪同。在植保站最困难的时候他依然尽心尽力,扛着工作和生活的沉重压力努力工作,退休前见到周站长,感觉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感觉岁月的魔力。听到噩耗,深感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个好伙伴、好朋友。

  ——省站许红

  …………

  一心为农,一生为农。周小贺的事迹在安陆,在孝感,在湖北引起巨大反响。

  8月16日,湖北省农业厅决定在全省农业系统开展向周小贺同志学习的活动。8月25日,省农业厅召开学习周小贺先进事迹座谈会。厅长戴贵洲说,周小贺是全省农业行业的杰出代表,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优秀典范。他几十年如一日,为民实干、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他的崇高精神值得全省农业系统干部学习。

  (农民日报2013年09月05日)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