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发布第二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4年6月12日

2018-09-11 00: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孙建

  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浙江青田县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青田县方山乡的龙现村村民有稻田养鱼的习俗,并且已延续了1200年。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采用稻田养鱼使农户既能获得维持生命的碳水化合物,又能获得一定的蛋白质营养。在田里,水稻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而鱼类又可以吞食害虫,有益于养分循环。图为浙江青田县水稻田里用秧苗造型出的大字。(图片来源:农业部网站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于文静)今年6月14日是我国“文化遗产日”。12日,农业部发布了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等20个传统农业系统。

  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云南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甘肃岷县当归种植系统,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

  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在12日召开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活动中表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发展中,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推动了农业发展,保障了百姓生计,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应该认真保护和传承的农业文化遗产。

  “但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杨绍品说。

  杨绍品指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利用中传承和保护,今后将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并启动第三批发掘工作。

  (2014年06月12日新华网)

  链接:

  中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5月21日,农业部在京发布了我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以及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讲话时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发展中,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这些农业生产系统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应该认真加以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目前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

  高鸿宾强调,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对弘扬中华农业文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利用中传承和保护。各省休闲农业管理部门要为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提供有力保障,探索传承的途径和方法,强化宣传推介,不断健全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机制。

  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宣读了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中国科学院李文华院士参加了发布活动。

  据悉,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排名不分先后):

  01.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02.世界旱作农业源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03.南果梨母株所在地——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

  04.传统林参共种模式——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

  05.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06.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生产模式——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07.陡坡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08.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09.竹林、村庄、田地、水系综合利用模式——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10.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11.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合体系——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12.大面积山区稻作农业生产体系——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13.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马古道起点——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14.传统核桃与农作物套作农耕模式——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15.传统稻鱼鸭共生农业生产模式——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16.干旱地区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陕西佳县古枣园

  17.古梨树存量最多的梨树栽培体系——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

  18.农、林、牧循环复合生产体系——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19.大型地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2013-05-23 来源:农业部网站)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