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泽宝:蓦然回首阑珊处

2017-08-06 00:0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编辑:寇来

  

  冯泽宝(左)在查看种子质量

  人生的道路有千百种,哪一种才最成功?或许只有经历过足够的坎坷曲折,命运之神才会眷顾。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枧畴村农民冯泽宝对此体会颇深,他曾经从事过陶瓷加工、摄影、果冻加工、车辆运输等工作,但成功总是与他擦肩而过。最终,他回乡承包农田,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终于实现了勤劳致富的梦想。

  “种粮,起初我是不得已而为之。”冯泽宝坦言,“最后一次失败是1996年,珍珠养殖一败涂地,不仅把几十万本钱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只好灰溜溜地回家种地。没想到,当年种粮40多亩,不仅保住了收成,还偿还了3万元外债。回头想想,咱农民站在土地上才最有力量,于是我就认准了种粮致富这条道。”

  1998年村两委集中全村的责任田统一发包,当时全国卖粮难频现,许多村民都犹豫不决。冯泽宝却下定了决心,毅然借贷资金承包了286亩责任田。

  “2000年,在上级的支持下,我创办了义乌市义宝农庄,注册了‘义宝’牌商标,并先后购置多种农业机械和粮食加工设备,从单一种粮转变为稻米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农业企业。”冯泽宝说。

  由于稻米生产质量监管体系健全到位,“义宝”牌大米不仅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还先后获得了中国稻博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品牌大米等奖项,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2009年,“义宝”牌商标又被评为浙江著名商标。

  冯泽宝的成功,看似运气的偶然,实则是他多年历练造就的正确判断带来的必然。因为他坚信党的富民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坚信政府的惠农政策会越来越好。

  冯泽宝采用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建立和发展无公害优质富硒稻米基地,为农户做全程生产服务。目前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在稻米生产领域位列全市之首。如今的“义宝农庄”社会化服务范围达7个乡镇(街道),服务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35%以上。

  义乌是个“人多地少”特点极为突出的地方。从2003年开始,冯泽宝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形式,先后在吉林省永吉县和延吉市建立了富硒东北稻米基地5100亩、有机稻米基地3000亩,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建立优质稻米基地5000亩,在江西省乐平市建立无公害稻米基地2000亩。

  经过近20年发展,冯泽宝创办的义宝农庄资产规模达到了3000万元,年产粮食7200吨,销售大米4900吨,成为义乌市知名的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大户。冯泽宝也先后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称号。

  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原来的眼睛向外闯市场,到后来的回归家乡搞承包,冯泽宝也没想到,成功就在自己的起点等着他。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