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阳县县委书记刘艳丽作典型发言

2019-10-14 11:01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刘菁

刘艳丽1.jpg河南省正阳县县委书记刘艳丽作典型发言。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正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汝之滨,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耕地210万亩,辖19个乡镇(办事处)、29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8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27195户76143人,经过精准扶贫,2019年5月脱贫摘帽,现有贫困人口3818户7147人,贫困发生率为0.93%。在脱贫攻坚中,正阳县以建设国家现代产业园为抓手,坚持产业带动战略,积极构建“1+1”(即:以贫困户精准脱贫为主线,以花生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扶贫模式,把贫困户“嵌”到产业链上,把企业“连”到扶贫线上,把社会“引”到扶贫路上,共同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其模式被国扶办在全国推广,央视《晚间新闻》、《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网、央视农业频道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2018年全国扶贫日,“正阳花生”作为全国32个“一县一品”品牌扶贫农产品在北京会议中心和王府井展出。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规模种植,帮扶脱贫一批

正阳县花生种植面积170多万亩,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享有“花生之都”之美誉。全县85%的贫困户种植花生,年户均增收3350元。一是科技引领。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花生首席专家张新友团队合作,推广种植优质专用花生。贫困户每种植一亩高油酸花生、彩色花生和优质花生,分别给予200元和100元的补贴,全县扶持贫困户2万多户,每年发放补贴1400多万元,鼓励贫困户种植专用花生,提高附加值。二是土地托管。依托正阳县红旗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托管(流转),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保姆”式服务,起到了“你外出打工挣钱,我帮你在家种田”的效果。红旗合作社累计托管(流转)土地近10万亩,帮带贫困户1603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三是协会帮扶。将全县400余家规模家庭农场、合作社凝聚在一起,成立正阳县花生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协会,并在19个乡镇(街道)设立分会,把贫困户聚集在花生产业链上,使贫困户在协会里面学技术,或者参加劳动实现增产增收,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循环利用,增效脱贫一批

花生全身都是宝,围绕着花生吃干榨净和花生秧、花生壳等全资源化利用,加强农牧结合,变废为宝。一是在花生秸秆上做文章。用花生秸秆养湖羊、奶牛。全县建有花生草场1200多家,年加工销售花生秧、花生壳30万吨以上。正阳天润农业创办“花生秧行”,群众随时存放秸秆、随时支取现金,还可等价交换肥料、湖羊等,帮带贫困户877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正阳乐源牧场利用花生秸秆养澳洲奶牛11000多头,带动6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月工资3000元以上。二是在花生壳上下功夫。以花生壳为原料,大力发展养生枕、畜禽饲料、食用菌栽培等,促进增效增收。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棚200余座,栽培食用菌500多万袋,辐射带动周边11个乡镇,帮带贫困户1765户,户均年增收近2000元。三是在循环农业上谋发展。利用养殖业的粪污,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正阳天润农业采用优质菌种发酵,把羊粪加工成精制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花卉专用肥,实现就业140多人次。诸美集团利用猪粪生产有机肥种植蔬菜,帮带贫困户356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三、融合发展,增值脱贫一批

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发展花生精深加工业和服务业,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一是转移就业。组织鲁花、君乐宝、机械制造产业园等68家花生和花生机械加工企业,举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型招聘会,吸纳197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二是金融带贫。依托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从花生的种植、加工、流通环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中原粮油、正花食品等企业签订带贫协议,累计发放信贷资金3.3亿元,带动贫困户6733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三是电商扶贫。推行“互联网+花生”模式,引进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在正阳建立全国首家农产品交易中心——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携手,实现花生产品“线下、线上”双向销售,使1000多户贫困户足不出户,依靠互联网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精准扶贫,发展花生产业,我们不仅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而且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2018年,花生综合收入148亿元,品牌价值98.54亿元;县域经济在河南省排名从2016年第89位上升到2018年第59位,上升30位;产业集聚区从2017年河南省第114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44位,上升70位,评为“十快”和“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习总书记脱贫摘帽“四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先进经验,进一步强化责任措施,精准精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做强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