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县委书记话乡村振兴 详情
河南省台前县县委书记 常奇民
  • 编辑:李沅津
  • 2019-12-01 19:08:36

常奇民_副本.jpg

12月1日,中国乡村振兴高峰会议暨首届“县委书记共话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图为河南省台前县县委书记 常奇民作典型交流。中国农网记者 刘梓宪 摄


河南省台前县县委书记 常奇民:

首先,介绍一下台前县的基本情况。我们台前县位于河南省最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县小、人口少。总面积454平方公里,现辖6镇3乡,372个行政村,40万人,27万亩耕地,人均不到7分地。二是建县时间短、基础薄弱。台前县系山东省原寿张县的一部分,1964年,国家为解决豫北12个县涝水外排问题,将这一区域与范县合并划归河南省,1974年与范县分治,1978年12月建县,与改革开放同岁。黄河、金堤河横贯全境,临黄大堤把全县自然分割成黄河滩区和滞洪区,黄河五年三漫滩,金堤河三年两内涝,“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年年有洪涝,岁岁闹饥荒”是当时台前农村的真实写照;县城是在一个村的基础上建设的,建县时工业基础为零,财政收入负4万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公里,“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喝酒只有一个盅,打开电视看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是当时县城的生动写照。由于建县晚、基础差,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1986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深度贫困县。三是有好传统、发展潜力大。台前是革命老区,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在以台前孙口渡口为中心,(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就是在台前过的河)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当时,台前人民掀起了参军和支前的热潮,造木船、运物资,全力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我们台前还是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活烈士”李玉安的故乡。台前的贫困不是台前人民不勤劳,也不是党委、政府不作为,而是有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穷则思变。勤劳勇敢的台前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使台前贫困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羽绒制品及服饰加工、机动车零部件、能源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都是白手起家、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我们是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现在的台前可以概括为“巨龙交会处,黄金河岸旁(这两句是台前的地理位置、区位特点),羽毛遍四海,配件达三江,石化巧借力,产业区中聚(这四句是台前的羽绒、机动车零部件、能源化工等产业发展优势),濮阳桥头堡,中原新高地(这两句既是台前的区位特点,也是台前的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近年来,我们通过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致力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做了一些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突出产业兴旺这一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我们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养则养”的原则,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一是建设扶贫车间。依托羽绒制品及服饰加工、机动车零部件、相框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建设了一批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就业脱贫”为一体的扶贫车间,这些扶贫车间也是乡村振兴车间。这些扶贫车间的“小老板”中,既有返乡创业的“夫妻档”(清水河乡舞琳鞋业的丁小燕、后方乡华强电机的周庆强、打渔陈镇奥玺诺服饰的姜玉芬),也有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农村致富能人(飞翔房车的王长振),建设扶贫车间不仅带动了贫困户就近就业,也让乡村有了产业根基。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称赞我们这种做法“接地气、得民心、可持续”。二是发展特色种养业。大力发展牛、猪、驴、鸡、鸭、鹅、小龙虾养殖和食用菌、果蔬种植等产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实施了新希望六和养鸭养猪、禾丰牧业肉鸡、花麒集团养驴、柳桥集团养鹅等项目,现代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形成。三是发展新兴产业。我们是河南省唯一的全国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县,目前建设了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3处(华电100兆瓦、协鑫20兆瓦、大亚20兆瓦)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69个,每个贫困户年增收不低于3000元,老百姓高兴地说,有阳光,就有希望、就能挣钱。今年11月,又开工建设了华能台前40兆瓦风电项目,项目完工后,可实现清洁能源产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我们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了电商产业园、电商物流中心,探索创新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用产业夯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二、抓住生态宜居这一关键。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让农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按照“示范带动、重点推进、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总思路,先后打造了铁路公园、金水国家湿地公园和侯庙镇许集绿色风情小镇(全国文明村镇)、后方乡王楼花木小镇、吴坝镇朱庄桃李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特别是我们与中石油、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打造了姜子牙的渡口——姜庄民宿,依托自然风光,保留传统风貌,让人们看到了梦里老家的样子,看到了美丽乡村的未来。依托油桃、樱桃等种植业,开展“赏花游”、组织“采摘节”,把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把自然风光变成了“聚宝盆”,把美丽转化成了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三、强化乡风文明这一保障。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目前农民衣食住行已不成问题,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就更为重要和迫切。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爱心美德公益超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设立孝善基金,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也有效解决了因婚致贫、因婚返贫问题,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今后,我们将大力开展乡村文明行动,进一步树立文明诚信、淳朴向善、团结和睦的村风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四、夯实治理有效这一基础。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我们统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构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县级层面,全县9个乡镇分为9大战区,县委常委任指挥长,县级干部全面参与,统筹做好战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统筹协调、监督落实;乡村层面,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党群综合服务中心264个,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摘穷帽、兴乡村、奔小康”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实施“雪亮工程”,大力开展扫黑除恶、平安台前建设,目前乡村高清监控点4343个,平均每个村庄11个高清探头,织密了社会面科技防控网,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五、紧盯生活富裕这一根本。这是我们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我们台前来讲,摆脱贫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近年来,我们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转扶搬保救,光电教金险”脱贫路径,实施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初的6.27万人降至2018年底的1.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5%降至3.57%,今年有3432户、10121名贫困群众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6408元增至2018年的9617元,年均增长10.4%。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43元,同比增长1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现在,群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今年我们台前有望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今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把乡村振兴战略引向深入。对于台前今后的发展,我们也概括了几句话:传承红色记忆(弘扬好渡河精神),用好“黑”“白”两道(发展好羽绒、化工、机动车配件等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保护好环境),走向乡村振兴的金光大道。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学习交流为契机,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使我们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诚邀各位领导、朋友们到台前走一走、看一看,为台前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也许您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我们坚持“让投资者赚钱是最好的环境”的理念,欢迎各位企业家到台前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