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 刘明国

2019-12-01 17:39 来源: 编辑:李沅津

刘明国.JPG

12月1日,中国乡村振兴高峰会议暨首届“县委书记共话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县委书记 刘明国作典型发言。中国农网记者 刘梓宪 摄


《坚持“六个聚焦”,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中央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任务,这就决定了乡村振兴既急不得也慢不得。从中远期目标来看,我们要有充分的历史耐心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从近期目标来看,我们更要有一股雷厉风行的闯劲,脚踏实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在这里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汇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河谷腹地,辖9镇1乡,面积2816平方公里,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耕地面积96.4万亩,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芒果之乡。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农业绿色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多项殊荣。党的十九大以来,田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六个聚焦”,推动乡村振兴。

一、聚焦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一步。我们大力弘扬“忠诚使命、万众一心、精准发力、实干争先”的田东脱贫攻坚精神,创造性探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五步工作法”,成为基层扶贫工作的实用模式。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干部扶贫责任制,落实7255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户“户户有人扶”。将在册贫困户分类识别,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有针对性帮扶措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施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落实农业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二三产业、职业技术培训“四个全带动”,狠抓扶贫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做好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做到一户一策,确保群众“稳得住、有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近三年来,全县实现10984户44143农村贫困人口脱贫,40个贫困村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5.01%下降到2018年底的2.16%,历史性摘掉贫困县帽子。在今年的全国扶贫日上,田东县又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二、聚焦产业就业这个根本,着力推动农民增收。没有产业和就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我们把产业和就业作为根本,着力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园、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区部共建芒果创新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农产品深加工短板。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三年行动,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产业涵盖芒果、火龙果、蛋鸡、乡村旅游等产业,呈现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可喜局面。二是坚持就业优先发展。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无法转移就业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推动实施就业扶贫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脱贫,今年以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8369人次,完成率180%。近三年来,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11163元增长到2018年的14665元,增长31.4%,其中脱贫户收入增长到10158元,增长200.4%,增长幅度和绝对数均稳居全国贫困县前列。

三、聚焦城乡融合这个路径,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路径。我们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会战,强力打造美丽城乡。一是打造特色乡镇和美丽村屯。深入实施特色集镇和美丽村屯村貌三年提升计划,实行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每年在县城投入3000万元打造3条特色街道,在其他9个乡镇投入300万元,连续投入三年,打造一批特色乡镇和美丽村屯。二是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投资1.08亿元完成抗旱应急备用水源、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十三五”以来,投资4.56亿元实施电网基建项目852个,实现农村供电全覆盖,供电可靠率100%。三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启动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项目运营,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陋习、培育新风,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持续抓好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切实扭转“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现状。全面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助力清水行动,辖区内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四、聚焦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我们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统揽乡村振兴工作全局。一是改革涉农资金投入机制。敢于动部门“奶酪”,一次整合1.38亿元财政资金,撬动了8亿元社会资本,对遴选的50个项目,组织动员项目业主签订入股分红和联村帮扶协议,有效解决了涉农资金碎片化、泡沫化问题,助力了脱贫攻坚。二是打造农村金融“升级版”。以信用建设为核心,搭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扩大农民增资渠道,支持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和培育农产品营销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农村产权确权可颁证率98.4%;有效推进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构建“一主多元”推广体系。相关改革成果获得高度肯定,其中,田东金融扶贫工作编入《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志高度肯定;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鉴2018卷》。

五、聚焦乡村文化这个基因,塑造乡村精神魂魄。一个乡村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必须塑造文化魂魄。一是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芒果、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优势,在芒果成熟的7月举办芒果文化活动月活动,不断提高田东芒果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一镇一节”民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送戏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重点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二是深入挖掘“三个文化”。积极挖掘保护田东优质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合作,依托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出版“三个文化”系列丛书,推进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工程,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拓宽文艺创作领域,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夯实乡村文化基础。建立以文化馆、图书馆为基地,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阵地,村文化管理员为纽带,乡村文艺团队、文化能人为主角的网络化体系,使村级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农民娱乐、休闲、健康的公共乐园。同时,对乡土人才进行补贴,对优秀的村级文艺团队在设备、场地、外出演出等予以支持。

六、聚焦乡村治理这个保障,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保障。一是加强党的建设,筑牢战斗堡垒。每年对1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转化,深化村党支部星级创建,实行党员积分制、“红旗村”评选,全面开展党支部“对标定级、整体提升”活动,43个村被市委授予乡村振兴“红旗村”称号;推行“党组织+”模式,相继建成了“党建+金融扶贫”和“党建+电商扶贫”等示范服务基地22个。二是加强村民自治,推进民主管理。坚持村“两委”指导,成立村民理事会,各屯集体事务由理事会牵头料理,引导群众自议、自定、自管屯中大小事务。比如,思林镇双燕村三个自然屯均成立村民理事会,村民公益和志愿服务意识很高。三是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法治保障。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建立村民法治学校、法治宣传栏,强化农村普法教育。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深入推进“诉前联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作用,及时有效化解决矛盾,为全县乡村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四是加强德治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完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最美芒乡人”选树、“星级文明户”评选、弘扬家风家训等活动,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回顾乡村振兴工作的初步实践,我们主要有五点启示:一是乡村振兴必须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关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财政投入无法满足。我们在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有效撬动社会资本,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乡村振兴必须抓好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补齐供水、供电、交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短板,是满足当前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些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无法满足或仅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三是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逐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就近就业化的核心因素,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都是空洞的。四是乡村振兴必须考虑城乡统筹和产业融合。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要打破城乡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作用。五是乡村振兴必须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人才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三农”人才。

综上,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任务还很艰巨,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将进一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聚焦重点,久久为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田东特色、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