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2019年度中国三农创新榜候选 详情
虾城问“道”
——看湖北潜江小龙虾如何畅行天下
  • 编辑:暴佳然
  • 2019-12-30 14:14:33

本网讯(记者 李炜 何红卫 见习记者 刘杰)夜晚,北京东直门内的簋街灯火辉煌,各式特色酒吧招牌店吸引着纷至沓来的“吃货”。其中,一家挂着“潜江小龙虾”牌匾的门店,每天都有成吨级的小龙虾消费量,在食客们大快朵颐的同时,也为北京火热的“夜经济”带来一抹别样的亮色。

距北京千里之外的湖北潜江,北依汉水,南临长江,地处江汉平原,土壤肥沃,湖泊星罗棋布。2018年,9.2万吨的产量,让潜江成为“中国小龙虾第一城”。

国庆过后,记者登上从北京至潜江的高铁,高铁上“潜江龙虾、世界共享”的广告,触动着每一位乘客的味蕾,带着“舌尖的诱惑”,记者走进潜江,探访一只小龙虾演变为大产业的勃兴历程。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不仅仅是产量独占鳌头,从2001年到2019年,潜江“十年磨一剑”,还将“潜江龙虾”打造成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循环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加工能力、出口创汇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虾城潜江入选首批100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为全国范围内三产融合的典型。稻虾共作、三产融合的“潜江模式”每年迎来大批的参观者。

一只小龙虾,一个大产业。“随着小龙虾相关的一二三产业全面升级,‘小龙虾经济’这把火也越烧越旺。”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对记者说,“我们正倾力将潜江小龙虾规模做大、质量做优、链条做长、融合做实、品牌做亮。”

400亿!一只虾与一座城的天作之合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虾之城,田里塘里养的是虾,路上运输车辆装载的是虾,街上大小餐厅端出来的是虾。在入城的路边广场,一只巨型的红色大虾雕塑,无声地彰显着虾之图腾。

在中国最大的小龙虾线上交易平台——“虾谷360”的办公区,蓝色大屏幕闪烁的数字不断跳动,这里不但显示全国主要城市小龙虾的实时价格,而且,通过大屏幕可以实时监控分拣、物流等信息,虽然已经到了淡季,线下的分拣、装包、配送等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拥有线上线下交易全平台的潜网集团执行董事长康峻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我们这个市场在夏季高峰期一天交易量可达1500吨,今年我们的交易额预计可达到80亿元,去年为48亿元。”

谈到今年的小龙虾市场,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的首席专家王淑娟颇有感触:“今年小龙虾价格普遍下滑,但我们潜江小龙虾因为良好的品质和品牌实现了产、供、销多方共赢。”

据了解,去年,潜江市小龙虾综合产值已超过320亿元,带动农民平均每亩增收4000元,使全市15万人就业致富、2万人脱贫。

“今年,预计潜江小龙虾的综合产值将突破400亿元!”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传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400亿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包含了潜江在农业产业融合方面的奋斗历程。

说到潜江与小龙虾,两者的“邂逅”可谓“无心插柳”。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930年前后,从日本传入我国江苏北部。1988年,潜江稻农首次在田间发现小龙虾的身影。

对于这个“外来入侵者”,咬水稻、捕水产、钻土坝,繁殖能力很强,并不受潜江人待见。然而,再厉害的外来物种经不住中国厨师的厨艺,经过几年的摸索,烹饪出各种味道的小龙虾已经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美食,走进了街头巷尾的大排档,俏销在城市的高档饭店。

也许是小龙虾与潜江注定有缘。2001年,潜江市积玉口镇农民刘主权试着在几片稻田里养虾,没想到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刘主权再接再厉,探索出“稻虾连作”模式,实现了稻增产、虾丰收,真正鼓起了农民钱兜。

创新一直在路上。2010年起,潜江小龙虾创新团队历时3年,在“稻虾连作”基础上总结出“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

当科技与资本结合,产业便有了发展的“双翼”。华山和莱克两家当地的“龙头企业”抓住机遇,大力开展龙虾养殖、加工及副产品深度开发,助力小龙虾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潜江小龙虾精彩故事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稻虾连作”一诞生就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之后相继出台《加快潜江龙虾产业发展升级实施意见》《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行动方案》;省委把发展“稻虾连作”写进了一号文件,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潜江龙虾国家级品牌……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建成高标准稻虾共作基地75万亩,小龙虾养殖产量13.5万吨,虾稻产量45万吨,亩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现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而这其中,加工出口占全国的60%。

在潜江龙虾博物馆,一块块金色奖牌和一幅幅生动照片讲述着该市小龙虾产业的荣耀:荣获“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开通武汉至潜江的“潜江龙虾节旅游专列”;“潜江龙虾”成为中国和欧盟互换认证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203.7亿!高标准严要求成就潜江龙虾品牌价值

今年6月15日,第十届湖北潜江国际龙虾节上,中华商标协会、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会以及《小康》杂志社发布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03.7亿元!位居中国龙虾区域品牌第一名!

为什么潜江龙虾这么“值钱”?潜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熙垚告诉记者两个词:绿色和生态!

“护好一方水,养大一城虾”。近年来,潜江坚持生态立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大力实施退田还湖、水上拆围等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潜江已制定和发布的虾-稻产业标准达到18项,其中1项为国家级行业标准,7项为湖北省地方标准,10项为潜江市地方标准。另外,潜江还制定和完善了《水产养殖用药管理实施方案》,并建立了水产养殖登记制度等5项制度。

“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在熊口镇华山(赵脑)现代“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华山董事长漆雕良仁说,“40亩一个共作单元是企业与农户多次磨合之后,得到的最合适的模式,不仅满足了稻虾共作的需求,也给农户留有足够的耕地。”

“为加强全域稻虾共作基地规范化管理,我们成立了2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统一机械施工、种养标准等社会化服务。”熊口镇党委书记关洪涛介绍,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小龙虾产业第一镇。

高标准助推高质量,在不断地创新发展过程中,潜江市围绕虾-稻产业建成“六大中心”(小龙虾选育繁育中心、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精深加工中心),占领种苗、模式、技术、加工、品牌、市场“六大制高点”。

203.7亿元品牌价值的背后,是潜江市在小龙虾全产业链上的深度布局。2018年,70亿尾苗种保障了长江流域及全国小龙虾养殖的苗种需求;13家本土小龙虾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以上;15个地方和45家企业,结成潜江虾-稻产业发展合作联盟,实现品牌及标准共建共享共用;年交易小龙虾30万吨,其中外地小龙虾占比近80%,成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小龙虾交易集散地;1个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4个龙虾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16个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基地和68个信息采集点……

围绕打响虾旅品牌,潜江建设21万亩虾-稻田园综合体,成立全国首家小龙虾主题旅行社,打造龙虾大道,建设生态龙虾城、龙虾博物馆等,推出小龙虾美食之旅、玩乐之旅、游学之旅3条小龙虾主题旅游线路,撬动潜江全域旅游大发展,真正把“食客”变成了“游客”。今年“五一”期间,潜江的游客达29万人,旅游收入达3.7亿元。

1000亿!“走出去”开创虾行天下新空间

时间的指针拨回至2003年,潜江人李代军做出第一盆“油焖大虾”,由此潜江小龙虾的菜品已发展到118道,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潜江还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小龙虾产业的大专院校——潜江龙虾学院,实施“万师千店”工程,即培养万名养殖技师和烹饪师,开设千家小龙虾餐饮加盟店。

如今,潜江在全国建设小龙虾餐饮店3000家,与全国15个地区和4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统一使用推广“潜江龙虾”品牌。潜江龙虾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欧洲60%市场,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连续14年领跑全国。

2017年,“龙虾教授”刘主权将潜江模式带进安徽蒙城,如今蒙城县全县稻虾共作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值9亿元以上。

2018年,潜江华山水产公司在襄阳建起了万亩“稻虾共作”基地;潜江企业在省内天门、仙桃、监利等县市,以及安徽、湖南等地建立“根据地”,在外建厂12家。

今年,小龙虾行走全球再度提速:全国“两会”期间,潜江市市长龚定荣因为首届龙虾学院学员被“抢空”的消息登顶微博热搜榜;5月,印着“潜江龙虾”字样的D3107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发出,第一只潜江活虾进入香港市场;6月,走进了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亮相;10月,“潜江小龙虾”还走进2019世界军人运动会。2022年,“潜江小龙虾”将登上北京冬奥会的食谱……

为强化潜江龙虾的品牌效应,近年来潜江推动小龙虾产业与文化、餐饮、电商、旅游等深度融合。中国国际虾稻产业发展博览会、湖北潜江龙虾节、潜江龙虾烹饪职业技能大赛等主题活动应接不暇。潜江小龙虾美食文化与当地的曹禺文化、楚文化、卧佛宗教文化交相辉映,产出诗集、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文创产品。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沿线20多位国家代表、全国两到三成的村书记,都曾来潜江学习考察。在乡村振兴产业赋能的背景下,“潜江模式”为开展“三产融合”提供了鲜活的实践典范。

在潜江小龙虾的带动下,湖北省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头号水产品”。

虾行天下正逢其势、正逢其时、正逢其需……从美国到潜江,再从潜江到世界,小龙虾几经辗转来到潜江的同时,也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美味又迷人的潜江小龙虾值得更多的人共享。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