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改造后的厕所。资料图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五组村民刘龙生家的门外,一间长宽比例为1.8米×1.5米的水冲式厕所干净整洁。厕屋外墙统一青灰色清水墙,房顶铺着琉璃瓦,厕屋内墙贴着白墙砖,地面铺有地砖,原来的旱厕改成水冲式厕所。刘龙生介绍说,粪便随水流冲到埋在地下的三格式化粪池中,经三道工序的厌氧发酵后,可在第三格化粪池中舀出经过厌氧发酵后杀菌处理达到无害化的粪水,用来浇灌菜地。
这是郧阳区“厕所革命”将旱厕改为水冲式厕所的样板。2018年,郧阳区启动改房、改厕、改水“三改”到户工程后,通过规范标准、资金补助、政策引导、群众自筹等方式,掀起“厕所革命”热潮。
瞄准三年目标齐动员
“一个大缸两木板,三尺土墙围四边,雨天粪便满地流,热天臭气熏晕头。”这是过去郧阳区农民对传统旱厕的形象说法。
按照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郧阳区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瞄准“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精细、人民满意”目标,彻底解决农村厕所长期存在的脏臭差现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公共卫生设施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说。
郧阳区在“厕所革命”改建任务中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计划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改建任务46798座、农村公共厕所339座、乡镇公厕35座、城区公厕21座、交通厕所10座、旅游厕所35座。
随后,郧阳区成立“厕所革命”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挂帅担任政委和指挥长,指挥部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日常协调,并明确成员单位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一场规模浩大的“厕所革命”在郧阳区城乡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要改得顺心用得省心
张丽是郧阳区茶店镇大岭山村五组村民。她家原来的厕所破旧,卫生状况很差。去年7月,村里按统一施工标准,对张丽家的厕所进行无害化改造。厕所外墙统一刷上淡黄色涂料,房顶换上琉璃瓦,装上门,厕所内墙贴上墙砖,地面铺上地砖,原来的旱厕改成水冲式厕所。
“全村已经完成19户改厕任务。”大岭山村“三改”小组组长张自海介绍,“下一步将全村铺开,争取完成120户改厕任务。”郧阳区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领导机制,提出“一建二改三管”总体思路和“数量服从质量”总体要求,把“厕所革命”作为民生工程、卫生工程、文明工程来抓,全区厕所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全方位、实质性改善。据统计,两年来受益农户达到近2万户。
“一开始部分群众不理解,认为一个茅坑改了干啥,推动很慢。”郧阳区南化塘镇镇长罗永波介绍说,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村“两委”成员会、党员会、群众会,层层动员,充分利用明白纸、“村村响大喇叭”等进行宣传,与群众细算改厕的经济效益、健康效益和环保效益,群众的看法转变了,改厕工作顺利启动。
“先试先行,探索建改路子。”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年的探索实践,摸索出“厕所革命”的路子:在农户厕所建改模式上,因户制宜、因需制宜,让农户建改顺心,使用称心;在建改方式上,采取以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方式,改造地下部分(粪池)达到无害化同时修缮厕屋,成本相对较低,农户接受度高;施工方式上,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统一检查验收“五统一”模式。“试点镇、村的顺利推进和先进经验,为后期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该区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郧阳区结合对周边县市区奖补政策考察和郧阳区实际,农户无害化厕所建改按照每户220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奖补标准位于全市前列。
环境好了日子更美了
步入初冬的樱桃沟村,旅游厕所建筑内别具特色的“猪食槽”洗手台让人眼前一亮;郧阳区柳陂镇刘家桥村的乡村公厕掩映在绿丛中,周边工具房与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既成景观,又能浇灌;在郧阳区青曲镇洪门铺村的公路沿线,交通厕所既方便,又环保。
“以前我们上厕所,夏天蚊虫叮,冬天冷风吹。现在家家户户建了水冲式厕所,村庄的环境卫生天天打扫,大家住着越来越舒心了。”家住青曲镇曲远河店村的肖邦成感慨万千。
据介绍,郧阳区经过组织专家进行考察并结合郧阳实际,最终确定统一使用三格式化粪池,并招标采购确定化粪池设备供应商家。“材料供应商集中安装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农户负责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保障顺利施工。同时,在各乡镇中心集镇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做好长期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郧阳区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11月底,全区累计改建农户无害化厕所23015座,超额完成计划改建目标,完成率达138.2%;完成农村公厕220座、乡镇公厕15座、城市公厕6座、交通厕所3座、旅游厕所13座,完成率均为100%。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