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致富 详情
盐碱地撑起致富“伞”
  • 编辑:戴军
  • 作者:马晓刚 李昊 刘欢
  • 2020-05-06 19:54:01

“五一”前夕,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永红村的千亩花菇基地进入收获期。一栋栋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于层架上,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村民们穿梭于各个大棚间采收花菇,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丰收的喜悦在大家脸上幸福绽放。


村民在采收花菇记者 马晓刚 李昊/摄

“我们采摘花菇一天能挣150多块,采摘期过了还可以在基地打理大棚,一个月下来能收入3000多块钱,比以前在外面打零工强多了!”正忙着采摘花菇的永红村村民赵大姐说,以前她只能靠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不仅收入少还不稳定,自从村里发展了花菇产业,自己和家属到花菇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年下来能挣6万多块钱,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挣钱,还能照顾家庭。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永红村千亩花菇基地记者 马晓刚 李昊/摄

新华镇永红村千亩花菇基地占地2147.7亩,利用盐碱地荒地建成400栋大棚,其中100栋为育菌棚,300栋承包给了当地的农民。“每个菌棒4.5元,一个大棚放的是10000个菌棒,投入45000元。4月~10月是出菇期,能产6茬,总产在20000斤左右,平均每斤5块多,一个大棚6个月的纯收入在30000元左右,现在采摘的是第一茬。”花菇基地产业种植园区总经理连建兵说,我们免费给农民提供种植菌棚、技术指导、冷库、销售渠道等,农户只需负责栽种和采摘。花菇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国外销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园区还将每日的用工量平均分配到每个村,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生产,共同致富,解决当地就业700人左右。


待采摘的花菇。记者 马晓刚 李昊/摄

永红村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不大,村民增收困难。而花菇是在层架上栽培,不直接和土壤接触,很适合种植,发展花菇特色产业是临河区新华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关键举措。花菇基地的建成,当年实现效益1200万元,拉动群众每户增收4.5万元。目前,园区可以帮助农户实现“一人三薪”,即一个劳动力可享有土地流转金、花菇种植收益和园区打工三份收入。

近年来,临河区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建设这一目标,按照“稳产业、调结构、保质量、争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