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图为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委员李春生作主题演讲。
李春生:
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业农村带来的影响可以讲是全方位的,所以说我这次会议讨论的农业风险管理问题,我理解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的第一产业,也关系到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所以说从这个视角下,我们来探讨研究农业风险的预防和管控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谈到农业风险的管理,有许多话题,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仅就目前农民工失业所带来的社会风险,特别是给农民收入的增加、稳定带来的风险谈一些看法,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大家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的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就业”。把解决就业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把稳住就业,保住民生,作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矛盾问题的关键,报告突出强调,加大宏观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可以说该想到的都想到了,拿政府工作报告的话说,就是千方百计地把就业问题解决好。
这里我们先从统计的角度来看一看今年社会就业的情况。今年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900万人以上,去年是1100万人,实际完成的去年是1352万人。今年比去年新增就业的人数要少452万人,减少的幅度超过50%,今年的登记失业率是控制在5.5%左右。调查失业率要控制在6%。去年登记失业率是3.26,调查失业率是6.5%。今年比去年的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二者差距要低2.88个百分点。考虑到今年的一些风险因素,一是疫情的影响,二是我们今年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之大所带来的影响是去年没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设定今年新增就业人数少是正常的。但是这里与我们设计管控的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的差距要控制在0.5个百分点,去年是2.88个百分点,我个人感觉到要完成这样一个指标是很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说今年你新增的城镇就业要求比去年少,但是你要求全年的待业人数也要求比去年少,这从逻辑上是很难完成的一件事情。刚才我讲的只是城镇就业情况。但是今年待业的情况,我们今年大部分院校毕业生比去年偏多,达到874万人,如果加上其他应该就业的实龄青年人,数字就要比这个翻番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控制调查失业率和待业失业率人数差距控制在0.5个百分点之内,我认为完成起来难度是比较大的。以上谈到这样一些数字是牵扯到城镇的常住人口的就业数字,当然这里头也包括一部分我们农民工到城里打工的失业人的就业数字,但我感觉到比例不是很大。目前我国有2亿9000万农民工,其中外出农民工1亿7400万,本地农民工1亿1700万,目前到底有多少农民工处于失业的状态?坦诚地讲,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先看一看统计部门调查失业率的样本是怎么设计的。我们现在城镇的调查失业率样本虽然覆盖了全国的全部地级市和1800个县市区,也要求样本待业内,就是住房内,不管是城镇人口还是暂住的农民工凡是符合要求的都要纳入调查,但是这样的样本不含县以下区域,就是1700万本地农民工的失业状况是很难统计到的。
外出1亿7400万农民工,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大部分都返到乡村老家去了。2008年金融危机人社部有一个统计数据,当时金融危机造成城镇农民工失业1750万人。后来返乡回老家的1250万人占到71.1%,超过了2/3。今年农民工返乡回到老家的人数也不在少数,我最近到江苏的还是企业发展比较好的徐州市铜山区的领导跟我讲,全县20万农民工全部返乡了。疫情返回之后,返到就业地的只占1/4,5万左右人,那这部分人的真实的失业状况已很难统计到。还有在一线二线城市,我们搞农业的都知道,农民工真正租住在城里的单元住房内很少,大部分租在城乡接合部,比如城中村、棚户区,如果我们调查样本覆盖不到这些区域,这部分人的失业状况也很难统计到。这是第一。
第二,这次疫情受到最大冲击的是中小微企业,一般的服务业和个体工商户,而这些领域都是我们农民工最主要从事的产业,而这些产业企业现在大部分采取了歇业,想用缩小规模采取自保,当然失业主要是农民工。所以我们现在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处在失业和隐型失业的状态,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稳就业保增长的优惠政策又很难惠及到这部分人当中,因为我们的统计数字统计不上来。
去年我们大家知道,我们农民的收入达到了16000块钱,其中工资性收入有的说超过了6500块钱,占比超过了40%。当然经营收入超过了35%,财产性收入只占2%,当然我们加上转移性收入之后,不超过25%。有的专家预计,我也看了我们的材料,我们这次疫情,就今年短期疫情的影响,会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减少7000亿左右。这还要看我们疫情的发展,如果再往下走的话,肯定农民收入损失更大。那么我们经营型收入大大缩水,工资性收入基本没有,我们农民的收入增长的水平如何保障,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谈农业风险,我认为这可能是当前最大的风险。所以说这是我们保证目前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解决?我这里提三点建议。
第一点,就是我们对当前农民工失业、就业的情况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预判,前提是我们有关部门要真正了解农民工失业和再就业的情况。了解之后,要认真地会商研究,严谨议判农民工失业对当前农民工带来的风险,给农村稳定带来的风险,然后集聚我们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培育开拓我们的就业渠道,既要稳住就业存量,还要拓展就业增量,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我们的政策才能符合实际,才能最大限度的惠及到我们失业的农民工手上。
第二点,进一步加大新型促就业、保稳定的政策力度。大家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讲到农民就业问题主要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话,对于外出务工劳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第二,拓展农民增收的就业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让农民工有工打,有收入。但是我刚才讲了,看到现在的这些政策来讲,我们的潜力空间还是很大的,力度对于城镇来讲不是很强,但是对于农民工来讲是有限的,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说以工代赈,今年政府报告提出要作为解决农民工就地就业的一个主要措施。今年国家对以工代赈支持了56个亿,主要解决三区三州的贫困重点地区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地区,就是全部到位,最多吸纳30万人就业,这是其一。其二,人社部是管就业的,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六个一批的举措,解决800万农民工就业,只占农民工总数的2.76%,不到3%,这个力度非常有限。所以说如何加大力度?我这里也提三点建议。
第一,可考虑采取差异化的政策。对于吸纳农民工的企业,我们在座的企业主要是吸纳农民工就业,采取个性化设置,精准的扶持,来扩大他们再就业的岗位,来拓展再就业的容量。
第二,可考虑我们今年已经安排的国家计划,包括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计划,比如我们一些农业工程、水电设施工程、道路建设工程、环境政治工程,这些工程项目要带就业指标的解决办法,这是解决现有的一个好办法。
第三,大家都知道,今年的地方专项债达到了37500亿,而且允许地方专项债作为项目的资本金,而且扩大一定比例。其实从债权资金属性来讲,是不能作为项目资本金的,它需要还的。但是现在允许了,还要扩大,我理解这个项目应该带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就是你政府必须出钱要做的。现在大家都知道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是农业农村最大的短板,欠账太多,82%以上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集中处理,一半以上的卫生还没有集中厕所,诸如此类的等等。那我们就要利用好这次新基建的这样一个契机,以以工代赈和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一方面可以弥补我们农业农村现在发展的最大的短板,又最大限度的使返乡农民工能够就地就业增收。这是我说的第二点意见。
第三点,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潜力,创造再就业的条件。我们社会资源我感觉到空间是非常大的。大家知道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山东视察地摊经济,他强调小店经济、地摊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烟火,中国生机。我们这里不研讨地摊经济需不需要放开,因为现在有不同的声音。我们现在不讨论它,但是我们专家们预计,我们农民工主要从事的个体工商户、一般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涉及到上亿人,如果放开地摊经济可解决上亿人的生计,我从这个信息上来说我就感觉到我们社会资源条件还是有的,需要我们相关部门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加强密切的合作,做好输入地和输出地农民工信息的对接,做好农民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对接。最近我到江苏的连云港的赣榆区,当地有20万农民工,他们把农民工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通过互联网来对接,具体对接,二对一,一对一,它叫“云就业”,最大限度的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就业空间,也为我们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所以只有这样,我感觉才能管控好农民工失业所带来的风险,共同渡过难关。李克强总理讲了一句话“留住青山,赢得未来”。从长远看,还要逐步建立起农民工就业的一体机制,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的服务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时间关系就讲这么多,最后说一句话,衷心的祝福我们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在张红宇会长的领导下,在我们各位理事的努力下越办越好。
(文字来自会议现场实录)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