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图为 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裁阮江发言。
阮江:
首先请允许我对本次换届大会暨2020年学术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因为中航安盟和研究会有很深的渊源,我们从第一届研究会成立之初,就是唯一的副会长单位,也是连续八年成功协助研究会举办了九届国际农业保险论坛。
作为农业保险公司,我们想通过三个案例提一个观点。
农业保险,特别是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是需要农业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服务中全链条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国内的保险,我们经常谈的一个面,主要是产品的设计和事故发生以后的赔付。某个地方出现很大灾害,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做到应赔尽赔。但是仅仅从事前承保和事后赔付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保险公司的目的是帮助客户进行农业风险的分散,使得一个大灾害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农业客户企业不会遭受灭顶之灾,还有恢复再生产的能力。保险公司从事农业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灾后的赔付风险,更重要的是在事前、事中怎么样帮助客户进行更好地全产业链条的风险管理,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由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怎么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客户在从事农业生产中规避各种损失发生的概率,或者说事故发生之后损失的程度。这点我觉得除了赔付以外,是保险公司参与到风险管理,特别是农业方面,最最重要的一个职能。
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给农业客户早在二十年前就提供了一些应用软件。再到最近的十年,对农业客户进行灾害全方位的预警。比如说农场里面,用物联网的技术增加一些温度的探测器,减少比如说火灾或者是其他灾害的发生。
中航安盟04年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农业保险探索。重点选取在四川开展的三个风险管理项目,跟客户合作,解决他们的一些难题。
第一个是四川“三州”贫困地区。那里林业资源很丰富,而且都是生态林,起到了国家生态保护屏障的作用。最大的灾害是火灾。因为森林是巨灾风险,现在收的费率大概是1.2‰左右。只要有一年发生火灾,七百年收的保费全部赔付出去。除了通过再保险的分摊机制,不管是从国内的“农共体”也好,还是国内的再保险,保险公司要保证自身生存。其次通过一部分结余保险资金在每年做体系性投入,我们也是通过“天空地”三个体系,天是通过卫星遥感对火点进行监测,通过卫星对地形地貌测绘,帮助客户,甚至林业部门共同进行林业风险的筛查。空是通过无人机。无人机可以测绘,可以在卫星遥感发现火点的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勘验。也可以通过无人机干预实施人工降雨。还有一个项目正在研制,原来定点打击恐怖分子的炮弹,现在要改装灭火弹,通过二氧化氮的隔绝,在部分的火点发现区用灭火弹实现空中作业灭火。在森林火灾频发的季节,我们把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召集起来,每个月给现在给他们1200元钱,雇佣他们进行巡山护林的工作。进行网格化体系建设,我们给每个查看人员配备一个通讯设备,通过通讯设备和后台管理软件,目前和林业管理部门和地方县级政府,还有保险公司的后台,可以共同使用这套系统,对所有巡山护林员进行追踪管理和实时调度,如果他们在巡山护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火点火情,通过通讯设备可以第一时间给我们进行传报。这项工作减轻了森林火灾发生以后的损失。
同时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截至到目前为止,每年是3300余名贫困户在“三州”地区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人工智能的宣传单,在一些森林要道进行相应设立。它可以做人工智能的语音提示,宣传。还有进行实时抓拍,所有的人,所有的车辆,甚至动物都可以进行抓拍。这些图片在后台都是有留存的。一旦发生了一些森林火灾,后续的追查、追责也可以用这一套智能的巡山系统进行相应管理。
这些是通过保险,实际上做的不是保险赔付,而是帮助客户一起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当然最终以森林保险为例,我们最有价值的森林的生态资源,得到了保护。保险公司减亏了,客户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得到更多更好的改善。这个项目实践了五六年时间,得到了当地我们的客户,包括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同。
第二个事例是水产保险。水产养殖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同时它的养殖风险也是非常之高的。从2010年开展西南第一例水产保险以来,每年水产赔付数不胜数,而且基本上一个客户的赔款基本上都在两百万、三百万。比如水质的原因,管理的原因,意外的原因,都可能是全损。我们跟客户研究他们的需求点,真正的水产管理是需要一个极端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技术,我们给客户在水产养殖场装备的一些水上的摄像头、探头,水下的测量水质的设备,还有自动化增氧、投料的设备。通过这些设备的组合,通过远程线上的APP智能软件开发,现在同样在我们保险公司后台,在总部也好,分支机构也好,还是客户在他的办公室,通过手机可以对他的水产养殖场进行全程追踪和管控。发现水温偏高可以进行水温调节,要给鱼喂食了,在手机上进行操作。通过这样的客户风险管理,实际上也是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便捷度,最重要的,同样是参与了风险管理产业全流程管理,最终帮助我们达到降损增效的作用,客户也非常满意。
最后一个案例,在去年非洲猪瘟发生大的背景下,我们公司前期解决生猪保险的道德风险。原来在理赔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原始的拍照,一头猪可能拍了二十个张照片,甚至是摆不同的姿势进行重新的理赔。还有一些照片,比如日期、地点的PS技术,这个层出不穷。在保险的这些风险管理上本来就是和我们自身的管理团队,基层的查勘团队,还有客户斗智斗勇。
在去年非洲猪瘟大的背景下,现场的查勘更难进行。怎么样满足客户服务,同时又能保障到客户的权益,进行及时理赔呢?去年我们是开发了一个信息平台,叫做惠农E保通,就是深度的智慧养殖,这个已经不仅仅是保险公司用它进行承保理赔管理。是把整个深度养殖客户大的数据、分布,全部在直观的大数据图里面做了相应收集。生猪如果发生死亡,现在已经不去现场进行相应的查验了。在养殖场指定的地点安装了固定的摄像头、探头,只要我们的客户把生猪放到指定的称重点,原来是用一个秤去称,可以作假,现在通过生猪智能估重的方式,通过它的体长、体貌,已经可以对生猪重量进行估重,从而进行远程赔付。一个APP把所有信息进行线上上传,实现赔付。
在智慧养殖场里面,所有猪的进栏和出栏都进行了全过程的监控。通过智能技术,到底是进了50头还是100头猪,哪天出了多少头猪,都有全过程监控,这样也避免了虚假承保,或者不足额投保的问题。
那么对于养殖户的饲养员,比如现在养殖场叫场长管理制,老板想对场长进行管理。所以这套系统同样可以使养殖的管理企业对他的饲养员进行了整个动作的追踪,客户也可以进行相应的使用。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有了这套系统,生猪养殖过程的数据,存栏数、出栏数、数据的异常、疾病死亡的异常,通过这套系统都可以对数据进行采集。我们还有一套系统,生猪智慧养殖在称重了以后,现在无害处理厂的运输车装了摄像头,进行全程管控,这个在技术上非常容易,当然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来进行相应的实现。
此外,有了这些动态真实数据以后,帮助养殖客户在其他的金融机构,比如说像银行、担保公司,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了解你是不是真实地在进行养殖经营?了解你经营过程中的质量是不是没有问题?是不是买了哪家保险?有了保险增信。满足这些条件以后,农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不存在了。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跟很多地方的银行机构和担保公司进行相应合作,为客户打开了他需要的保供、恢复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以上就是通过三个案例,借这个机会想表达保险公司参与从事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是借这个机会希望大家给农业保险公司后续的各项工作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文字来自会议现场实录)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