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牛人”刘六六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杰
  • 作者:吴晋斌
  • 2020-06-16 14:41:01

刘六六是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的牛人,说他牛,不只是说他能养好一头牛,把一头牛做出稀缺性来,跻身国际市场;更是说他围绕一头牛,创造了五种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的模式,让肉牛产业在繁峙成为了扶贫、富农、强县的支柱产业。

让安格斯牛有繁峙的味道

“繁峙县地处北纬39°,同纬度的不仅有蒙古草原、宁夏河滩、法国诺曼底等世界著名牧场,还有堪称渔业传奇的大连‘海洋牧场’,适宜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近150万亩的优质天然牧草,成为优质肉牛丰富的‘口粮’。”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刘六六返乡创业,将目光聚焦在了繁峙天然牧草的比较优势上,决心发展高品质的肉牛产业。

当年,刘六六创立天河牧业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占地100多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同时配套建设了一个可供1000余头肉牛采食的万亩天然牧场,牧场旁还种植了万亩道地中药材黄芪。

“安格斯牛是享有世界级声誉的肉牛品种,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品质好、肉用性能出色,是目前全球唯一用品种名称作为肉品牌名称的世界级名牛。2015年,我们与澳大利亚BPM公司就引进优质安格斯种牛与技术合作正式签约。”刘六六说。

32头纯种安格斯牛落户繁峙县后的几年,现已存栏2000头育肥牛。刘六六开始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合作,选育具有繁峙县地域特色的安格斯肉牛和研发功能性牛肉。

不久,天河牧业有了自己的产品——黄芪安格斯牛肉,并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经有关部门检测,该产品雪花纹分布均匀、口味醇香多汁,同时含有黄芪特有的活性有益成分,具有“零污染”、“零抗生素”、“零激素”、高蛋白、高营养、高免疫力等安全健康特性。

目前,该产品已销往广州、石家庄、太原等大城市,繁峙产的高档牛肉摆上了城里人高档餐桌,并卖出了不菲的价格。2019年公司共供港澳活牛2400头。

“下一步的目标是,依托已经形成的规模化肉牛产业和道地中药材黄芪资源,将繁峙县黄芪安格斯牛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同时达到欧盟活牛出口标准。”刘六六说。

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6月8日,天河牧业的养殖基地,今年47岁的赵华中正开着三轮车运送饲草。由于腿上受过伤,赵华中行动不大利索,刘六六特意嘱咐养殖基地负责人给他安排了这个相对轻松的活儿。

“扶贫攻坚吹响集结号后,给繁峙和我的肉牛养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统筹利用好优惠政策带领乡亲们脱贫成为我的社会责任,也成为企业腾飞的契机,所以一开始在吸纳劳动就业时,公司实行了贫困户优先原则。”刘六六说。

“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腿还不方便,要不是刘总的帮扶,孩子们要上学,加上日常的生活花费,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赵华中有些激动,“现在好了,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孩子们上学的开销都能挣下了,再也不用到处求人和东挪西凑了。”

55岁的王四四负责管理肉牛的产房、54岁的陈平平、55岁的刘存寿负责肉牛的饲养、60岁的吕福智干一些杂活。

天河牧业的养殖员工,几乎都是贫困户。公司肉牛养殖基地每年固定或季节性为农户提供劳务用工60余人,其中常年吸收的贫困户劳动力,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3万元以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据介绍,种植基地种、管、收、储、加、运等生产环节每年可为当地农户提供劳务用工10000余人次。

近年来,天河牧业共流转460户贫困户的1535亩公司共流转农民土地1535亩,为这些贫困农户增加了经营权转让性收益。同时,对于因病因残失去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户,刘六六整合相关政策,采取资产收益分红的模式,先后带动51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前,公司已累计兑现分红近100万元。

与贫困户共建共享牛产业链

“贫困农户搞肉牛养殖,产前、产中、产后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以开始在金山铺乡农发村尝试了一种新的模式,统一购牛、配种、防疫、入保、回购和分散饲养,并把它称为‘五统一分’模式,还建立了公司+贫困农户+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的‘五+’机制,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不会养、不敢养、不能养、养不成、养不住、养不好的问题。”刘六六说。

“政府做担保给补贴,银行发放贷款,保险公司风险兜底,天河牧业负责培训如何养牛,并统一防疫和回购肉牛,我们只需要付出劳动,我觉得这个买卖合算,就和他们签订合同,养了四五头牛。现在一年至少能赚一两万,日子当然越来越好。”农发村的养殖户牛成官说。

2017年,包括牛成官在内的,金山铺乡农发村和南河会村63户贫困户与天河牧业建立合同养殖。眼前有榜样,能看能算账,很快“五统一分”模式和“五+”机制受到贫困户的青睐。

农发村之外的横涧、大营、柏家庄、东山、杏园、砂河等其他乡镇的347户贫困户陆续成为合同签订户,肉牛产业成为了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据介绍,天河牧业在全县范围内共购派2513头优质能繁母牛,分期分批带动526户贫困农户,通过肉牛养殖产业实现了脱贫,此模式下所带动的贫困农户每户每年可平均增加养殖业收入5000元。

“这样,通过合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里面,企业做产品研发、品牌销售等养殖贫困户想做不能做的事,将养殖育肥环节交给贫困户去做,用利益联结的形式让公司和贫困户共建全产业链并共享其带来的增值收益。”刘六六说。

后来,天河牧业探索建立的肉牛养殖扶贫机制在全县推广,并成为山西省产业扶贫的经典案例,天河牧业也成为山西首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刘六六本人先后被省、市、县授予脱贫攻坚奉献奖,2019年又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

“最难能可贵的是,该企业探索了一个贫困户如何深度参与高端产业发展的模式,这个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忻州市扶贫办主任杨志勇说。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