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散文】郑道斌 | 难忘当年打硪
  • 来源: 荆楚天地公众号
  • 编辑:刘菁
  • 2020-09-24 11:41:00

难忘当年打硪

文/郑道斌

中国解放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农业合作化开始,到人民公社、集体生产,再到农业学大寨这段时间,当时的机械化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在农村很多事情都是由人工来完成,比如插秧是用人工弯腰一棵一棵地插,收割稻麦是用镰刀一刀一刀地割,梨地也是用牛拉着梨翻耕等等。 

现如今时代进步了,国家强大了,各种各样的机械化作业取代了当年的人工劳作,比如挖机取代了当年的锹挖稿掘,搅拌机取代了人工合浆,压土机取代了当年的人工打硪……那时每年的秋冬季节,各地都要迅速掀起兴修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转眼又到那年代秋冬兴修水利建设的季节了。每当我回想起当年筑堤坝、修水库、打机台等场景时,就想起了打硪歌。

硪,是一种用来筑堤坝用的建筑工具,是用农家打场脱离粮食的石滚扎成的。人们操作时,将石滚倒立,大头朝上,小头朝下,周围用长约二米的木杠将石滚夹住,再用绳子捆扎固定,扎紧扎牢。打硪时,每根木杠两端各一人,四根木杠交叉处各站一人,共十二人组成。领硪人领唱打硪歌,众硪手合喝时,抬起石硪用力下压地面,夯实堤埧,这样反复数遍将堤坝夯实夯牢。 

你可别小看用这小小石滚扎成的工具,它在当时兴修水利时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我所知,当年好多水库建筑工地都使用过这种工具,如新市镇的惠亭山水库,三阳镇的刘畈水库,永兴的汀河水库,曹武镇的鸡公塔水库等,农村修建堰塘堤垻大都使用过它。 

打硪歌曲调优美,娓婉动人,音域辽阔,高亢奋进,场面十分壮观。硪的数量视建筑工地的大小而不等,有的工地几架硪甚至多到十多架硪,打过一遍再打两遍,一架接着一架打,你追我赶直到把堤坝夯实夯牢为止,其坚实程度并不亚于现在的碾压机所为,只不过进度很慢。 

那些打硪歌不仅起到了协调作用,更主要的是它能唤醒人们的斗志。领硪人用自编自导的歌词来歌颂党,歌颂毛主席,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新人新事。

33.jpg

有一首打硪歌,我至今记意忧新: 

领:共产党哎毛主席, 

合:哟荷喂哟喂哟, 

领:嗨呀嗨呀阿荷, 

合:呀的荷嗨呀的荷嗨, 

领:领导哎我们, 

合,翻了哎身哪哎, 

领:嗨呀嗨呀阿荷, 

合:呀的荷嗨呀的荷嗨,

……

●作者简介

11.jpg

郑道斌,京山市永兴镇潘岭村人,195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复退军人,爱好文艺写作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