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实践交流 详情
苗冰松:增强持续带动能力 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沅津
  • 2020-10-14 09:59:02

苗.JPG

 10月14日,2020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苗冰松发言。

脱贫攻坚以来,河北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安排,围绕“县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品种、户有增收项目、人有脱贫门路”,着力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实现产业项目、主体带动、科技服务以及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四个全覆盖,累计带动321.4万贫困人口产业增收,2019年贫困户人均产业增收3924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以产业增收为根本点,融合打造高质量脱贫产业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建立“1+62”产业扶贫规划体系,实施特色种养、林果、光伏、旅游、电商、家庭手工业六大产业扶贫工程。2016年以来安排贫困县农业资金324.82亿元,支持62个贫困县培育特色产业106个(次)、7746个贫困村发展优势品种11786个(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基本形成。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打造100个“大而精”“小而特”农业精品示范基地,调减高耗低效低质作物200万亩。阜平县食用菌产业从“零基础”起步5年发展成为“一号”扶贫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覆盖农户1.5万户,直接带动增收3亿元。

融合发展步伐加快。贫困地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6个、产业强镇5个、扶贫产业园551个,形成鸡泽辣椒、平泉食用菌等20个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

二、以全覆盖为出发点,大力提升项目带动质量

围绕产业精准、项目精准、帮扶精准,组织千村万户调研和产业发展普查,自上而下谋划、自下而上申报,建立五级产业扶贫项目库,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3万个;建立覆盖99.5万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清单和覆盖9.6万人的防贫对象监测清单,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建立覆盖所有贫困县、贫困村的项目管理清单、主体带动清单、技术服务清单、产销衔接清单,逐村落实产业服务措施;开展千户调查监测,抽取1515个贫困户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每季度统计分析,及时调整改进工作方向;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大排查,效果明显的创新优化、运转正常的规范提升、效果不好的监督整改,确保项目运行质量。

三、以联贫益贫为核心点,持续提升产业带贫收益

壮大带贫主体。指导贫困地区发展合作社5.3万家,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472家,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推广8大类100个产业扶贫典型,引进正大、中粮、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160家,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4个,总投资528.64亿元,增强了贫困地区产业带动能力。    创新帮扶方式。推行扶贫资金、土地流转托管、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业就业、产销衔接等七大类产业帮扶形式,推广“六位一体”(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帮扶模式,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

拓宽产销渠道。线上“云推”、线下搭台,与阿里、京东合作,实现贫困地区近万种产品上线销售,连续举办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中药材产销对接活动,签约金额62亿元;逐县制定产销衔接指南和销售渠道清单,发放到每个贫困村,帮助基层解决卖难问题。

四、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点,全力提升扶贫产业发展潜力

建立从省到村五级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落实农业农村部部署,8264名产业发展指导员覆盖全部贫困村;组织160名岗位专家、709个专家团队、1.47万名技术人员,开展到村到户、到产业、到项目挂牌承诺指导服务;在62个贫困县建设农业创新驿站81个,推广技术380多项;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行动,建立科技服务信息网络,五年累计培训贫困村产业扶贫带头人、经营主体带头人和贫困户13.8万人次。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河北省产业扶贫工作,谋划实施“环京津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组织28个部属单位结对帮扶环京津28个贫困县,先后选派两批39名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处级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专项推进产业扶贫工作。行动成果丰硕,先后组建特色产业专家组184个,组织1606名专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4.9万人次;开展营销活动364次,协助推广农产品品牌552个,媒体宣传特色农产品423次;引进埠外企业158家,落实合作协议167项,完成投资39.4亿元,带动贫困户4.3万户脱贫;帮助培育本地农业企业145家,完成投资13亿元,带动贫困户7.1万户增收,为河北省高质量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安排,我省将坚持精准方略,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做好规划衔接。在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中,遵循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律,把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巩固提升作为重点内容,指导各地结合脱贫攻坚成果,编制好县域乡村产业振兴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建立起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做好产业衔接。以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为方向,盯准县域扶贫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增强产业素质和带动能力,推动扶贫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向带动面更广、带动力更强的县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做好政策衔接。系统总结脱贫攻坚期间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财政支农资金、涉农整合资金、金融保险、产业用地、主体培育、科技服务、产销衔接等政策措施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形成可操作、可实施的政策包,使产业扶贫政策与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有机衔接。

四是做好制度衔接。把产业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将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形成的组织保障、工作机制、责任监管等有效举措有序转到乡村产业振兴中,结合实际进一步强化、拓展,推进乡村产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