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铺产业富路助力增收脱贫 提产业层次助推乡村振兴

中共甘肃省东乡县委副书记

2020-10-14 10:06 来源: 编辑:李沅津

 杨.JPG

10月14日,2020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共甘肃省东乡县委副书记杨志军发言。

我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再有三天,就是“全国扶贫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作为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代表,有幸参加此次论坛,着实深感荣幸和振奋。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作为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之一,东乡的脱贫不仅仅是一个县的脱贫,更是一个民族的脱贫,得到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各界的关心支持。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乡视察调研,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各族干部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决心。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抢抓各类帮扶机遇,敢死拼命、攻坚克难,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0.9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28万人、累计减贫9.6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69%下降到4.25%、下降34.44个百分点,贫困村退出114个。今年是东乡整县摘帽的收官之年,我们按照“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要求,以最强力量、最强攻势发起最后总攻,千百年来困扰东乡的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牢牢抓住产业这个根本,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东乡实际、契合群众意愿的产业扶贫路子,有力地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也为实现后扶贫时代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紧扣增收核心,积极引导铺富路,绣花功夫推进产业扶贫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发展富民产业,推动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力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一是突出布局优化,因地制宜构建产业发展大框架。我们坚持思路引领,围绕“扶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要求,调整确定了“四带六片区”产业发展布局。“四带”即沿河、沿库、沿川、沿路经济带;“六片区”即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区、肉牛规模养殖区、肉羊规模养殖区、中药材连片种植区、经济林果连片种植区和乡镇旅游产业示范区六大片区。确立了“3+N”产业体系,即以畜牧养殖产业、东乡美食餐饮产业和劳务增收产业为主导,以扶贫车间、光伏、电商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构建了一条符合东乡实际、突出东乡特色的产业布局。

二是突出链条延伸,点面开花提升带贫益贫效益。我们首先从群众发展热情高的传统产业入手,创新落实了“4343”牛羊达标提升工程、“122”劳务奖补等产业奖补政策,并从防疫保险、品牌打造、链条延伸等方面积极跟进,努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更好增收。特别是引进建设了马铃薯、藜麦、金银花生产线和冷链物流加工销售体系,在打造产供销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大力扶持建设扶贫车间、电商产业、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项目,形成了点面开花、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4万头、168万只,建成规模养殖场154个,推广种植优质马铃薯6.2万亩,建成扶贫车间57家,总装机容量121.92兆瓦的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

三是突出借力蓄力,龙头牵引打开产业发展新局面。推进产业扶贫,即要善于“借力”,又要敢于“发力”。我们充分放大各类政策机遇叠加、各种帮扶资源密集聚焦的优势,积极引进方大集团、碧桂园、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打开了产业发展新局面,让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前景,群众参与产业、投身产业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群众的思想观念极大转变,一批农民也在向产业工人积极转变,这些都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聚焦产业兴旺,转型升级筑富路,多极支撑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的要求,把产业扶持作为保持现有政策稳定性、落实“扶上马、送一程”举措的重中之重,紧扣“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目标,努力在做大做强上下更大功夫,在做精做细上求更大突破,全力打造“拳头”产业,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支撑。

一是品牌化战略兴产。把品牌打造作为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的关键,充分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产业体系,加快东乡牛羊交易市场、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园、金银花产业园、厦临轻工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以链条化发展促规模提升,走精深加工、品牌化发展路子,打响叫亮“东乡贡羊”、东乡土豆、东乡藜麦等特色品牌,实现规模效益向品牌效益的转变。

二是多元经济体兴产。我们在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按照重点发展、多元经营的思路,进一步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工厂)、家庭作坊、农家乐、电商平台等多元经营主体,不断丰富产业发展业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因子,全面构建稳定性强、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专业化人才兴产。把打造培养一支产业发展专业化人才队伍作为基础工程,一方面充分依托中石化、方大集团、碧桂园、厦临公司等资源平台,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能管理、善经营的产业发展领军人物和职业化队伍,形成一支“带不走”的产业工人梯队。同时,依托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县职校实训基地等县内县外培训资源,按照市场化运作、订单化输转的模式,全方位加大产业技术工人的培训、实训力度,为提升产业层次、构建大产业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东乡县的脱贫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多年来,农业农村部在项目、资金方面对我县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近两年来,韩俊、于康震、刘焕鑫等部领导先后莅临我县考察指导,将“东乡贡羊”产业纳入国家产业集群项目,助推东乡脱贫攻坚战果累累。在此,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东乡,也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多到东乡考察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实现整县摘帽目标,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牢牢扭住产业发展这一核心,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开创产业振兴新局面,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